林鄭月娥透過視像發表《施政報告》。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其中大篇幅交代土地及房屋政策。她表示,房屋是部分民怨根源,自己雖然上任後有調整房屋政策,但承認市民仍未感到安心。
林鄭月娥指出,未來3年會利用政府短期空置土地及發展商借出的土地,興建10,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而政府預留的建設費用亦由早前公布的20億元,相應增至50億元,全面體現民、商、官合作。
政府會繼續推展特設為滿足青年人短暫住房需要的青年宿舍,其中屬兩個項目的1,760個單位將於未來2年落成,另外有5個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的項目亦在進行中;並將透露現金津貼,向非公屋、非綜援低收入住戶提供支援,包括正在輪候公屋人士。不過,由於有關的研究工作需時,政府將邀請關愛基金把原本在紓困措施中為上述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一次過生活津貼」,於下個年度先後發放2次,讓政府可以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推出恆常現金津貼計劃的研究。另外,政府建議增加領取綜援家庭的租金津貼最高金額。
增加公屋供應方面,林鄭月娥說,會要求房委會研究將轄下工廈重建為公屋,房委會亦會加快出售現有39個租置計劃屋邨當中約42,000個未售出單位,同時預售更多興建中的居屋和「綠置居」單位,明年會再增加「白居二」的配額,以滿足白表人士的置業需求。
(編輯:盧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