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估計美國跨國企業在中國的資產達6,400億美元。
希爾曼認為沒人知道貿易談判的真正目的,所以中美才會難以達成協議。
希爾曼指,特朗普不能依據IEEPA迫使美企現有投資撤離中國,但能夠令美企在中國繼續開展業務變得更困難。
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雙方互相加徵新關稅,形勢已經不斷惡化。美國總統特朗普前不久更是威脅稱,「美國不需要中國」,還命令美國企業撤離中國。特朗普的言論立馬引發股市震蕩,也令美國商界很不滿,認為總統的要求「完全不現實」。特朗普究竟能否阻止美企在中國繼續投資?美國紐約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貿易政策專家珍妮佛•希爾曼(Jennifer Anne Hillman)周五(6日)撰文對該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思考和質疑。
希爾曼指,特朗普確實有權依據1977年生效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阻止美企未來在中國投資。雖然他不能依據該法迫使美企現有投資撤離中國,但他能夠令現有美企在中國繼續開展業務變得更困難。她強調,特朗普如果要達到目的必須首先滿足以下前提條件:
其一,他必須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這需要美國國家安全、外交政策和海外經濟確實面臨「非比尋常的威脅」。
其二,特朗普必須與國會協商才能依據此法採取行動。
如這些條件都已具備,特朗普就擁有足夠的權力允許他阻止未來美企對在華公司或員工進行資金轉賬。同時,特朗普還能夠令美企在中國營業變得更困難,特別是那些需要進口材料或者將資金轉入和轉出中國的企業。
國會能阻止特朗普嗎?
IEEPA規定,國會如不同意總統運用該法案,可利用通過共同決議案來阻止總統。這要求國會兩院投票都過半數即可解除全國緊急狀態。但1983年美國最高法院在移民和歸化局訴Chadha案件中做出裁決,共同決議案形式的立法否決不違憲。所以,國會必須通過聯合決議(總統有權否決)來解除全國緊急狀態。這意味著國會需要兩院同時過三分之二才能推翻總統的否決。
禁止美企在華投資對貿易戰有何影響?
2018年中美貿易總額超過7,00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經濟學家估計美國跨國企業在中國的資產達6,400億美元。希爾曼稱,中美未來貿易關係不確定,但目前很清楚的是美國企業因為加徵關稅從中國撤離後將瞄準馬來西亞、墨西哥、越南等國家。而中國已停止從美國進口許多產品(特別是農產品),轉而尋求澳洲、巴西、加拿大等國來替代美國產品。
希爾曼指,有一點不能忘記,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主要原因涉及到知識產權剽竊、《中國製造2025》國企補貼以及強迫性技術轉移等。專家估計美國因此遭到的經濟損失為500億美元。特朗普依據「301條款」加徵關稅的背後邏輯在於,他相信關稅懲罰對美國贏得談判有利。但問題是,目前談判的解決方案並不清楚是怎樣的。或許將美國經濟跟中國實現脫鉤才是真正目的,但這也意味著中美不會達成任何協議。特朗普可能是在通過向中國施壓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以削減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又或許特朗普政府依然在尋求通過達成貿易協議來解決上述各種問題。
總之,希爾曼認為此時此刻沒人知道貿易談判的真正目的,所以中美雙方才會難以達成協議。
(編輯:李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