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回收業界陸世安表示,政府與業界零溝通,無法開展廚餘回收工作。(馮達輝攝)
政府將回收的廚餘製成肥料。 (環保局圖片)
在物質充裕的時代,浪費食物已成為普遍現象,廚餘回收利用便是它們的最後出路,鄰近不少地區商家已將廚餘回收發展成產業以獲取經濟效益。早在多年前,開設環保公司的陸世安看到這個商機,認為廚餘有著極大再利用價值,更可以發展成一條產業鏈,「如果做廚餘要做得大量,咁就造飼料,將廚餘造成魚糧,乾咗之後一包包運走係冇問題,但呢個投資相當大。」
作為回收商,需要將收取的廚餘分類處理,當中的成本相當大,「分好仲要用器皿裝好,廚餘要即日處理,唔係就會臭,呢啲係咪要成本要錢,仲要處理後卑下家處理,下家會要求你分類得好乾淨,呢啲廚餘處理之後有十噸,其實政府亦減少咗十噸焚化費用。」由於政府遲遲不出台相關政策,陸世安所有想法也只能紙上談兵,他表示政府與業界零溝通,讓業界無法開展廚餘回收工作,「政府從來都只同商業機構酒店之類去商討,從來冇同企業傾點樣處理廚餘,從商業角度睇,我哋睇唔到有任何政策有助推廣廚餘處理」。他又指,現時政府將廚餘製成肥料的政策方向不適合澳門經濟發展,「因為澳門唔係農業城市,做成肥料去向點樣,可唔可以出口呢?出口邊個要呢?唔可以出口咁喺本地可以賣幾多呢?根本無可能係一門生意」。陸世安稱曾前往台灣和澳洲了解廚餘回收產業,看到這些地區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但澳門則一直落後於他人,「只係靠企業自生自滅去做廚餘回收,係唔成功嘅,永遠都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