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現5.5億年前爬蟲化石

被命名為「夷陵蟲」
06/09/2019
17651
收藏
分享
被命名為「夷陵蟲」

「夷陵蟲」實體(左)、遺跡(右)和化石復原(中)。(互聯網圖片)

據新華社昨日報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古生物學者合作,在中國三峽地區新發現一種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爬蟲化石。這是迄今確切已知最早的可以主動運動、身體分節且兩側對稱的動物,類似現在的沙蠶、蜈蚣等爬蟲。該動物的遺體和牠最後行進的拖痕(印跡)同時保留在一塊岩石上。研究人員根據發現地,將這種新發現的動物命名為「夷陵蟲」。科研人員認為,夷陵蟲可能是一類生活在遠古海洋中的環節動物或節肢動物。相關研究成果已於昨日刊發在科學期刊《自然》上。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陳哲指出,「夷陵蟲」的發現為兩側對稱動物身體分節在埃迪卡拉紀(6.35-5.41億年前)的出現提供直接的化石證據,也為探索該時期眾多遺跡化石的造跡者提供重要證據。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