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痛批行政公職局,對所負責統籌和協調的招聘工作,「效率低得有違常理」,需改變管理陋習,作深刻而徹底的檢討。 (梁佩茵攝)
審計報告發現,行政公職局花費比以往更多的錢用於公職招聘,各用人部門缺額仍未獲得有效補充。 (梁佩茵攝)
維持公務人員招聘制度暢通有效,是一個政府能夠持續引進優秀人才、推動政府發展、提升管治效能的關鍵,更是一個政府是否科學施政的重要指標,假如人才的引進出現阻礙,即使有再好的政策與機遇,也沒有人去執行。
審計署昨(3)日發布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披露行政公職局為改善招聘弊端,先後推出「中央招聘」及「統一管理」開考制度,兩制度不但令人員錯配及開考時間冗長的舊問題再次出現,甚至出現更嚴重的情況,開考開支涉3,000多萬元,較過往公職開考金額倍升,花費大量公帑,各用人部門缺額仍未得到有效補充。報告痛批行政公職局對所負責統籌和協調的招聘工作,「效率低得有違常理」,需改變管理陋習,作深刻而徹底的檢討,革除種種罔顧前線執行情況的流弊。
審計署針對「2011招聘制度」規範的中央開考及「2016招聘制度」規範的統一管理開考進行審查,昨日發布《公務人員的招聘及甄選制度》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雖然兩個制度是為改善舊有弊端而推出,但審計報告發現,在《公務人員職程制度》所規範的34個職程中,只有高級技術員及技術輔導員兩個職程先實行了「2011招聘制度」,餘下32個職程仍由用人部門各自招聘,可見當時實行「2011招聘制度」的覆蓋率偏低,填補職位空缺的進度並不理想。
三職程146 個能力考試 報考人次24萬
經分析由公職局提供的2012至2016年的人員錄用計劃數據後,發現兩個職程技術輔導員及高級技術員的人員需求數量遠超出公職局開考及往後分配的數量,尚未填補的職位空缺分別有887個及1,002個。此外,在高級技術員職程眾多範疇的人員需求中,公職局於五年間亦只對三個範疇進行了開考,多個範疇的職位空缺仍未填補,不能滿足部門的需求,導致「2011 招聘制度」填補職位空缺的進度不理想。
審計署翻查2016年開展的高級技術員、技術輔導員及勤雜人員職程三個開考資料,發現由於沒有就職務內容或技術共通性較高的職程進行合作開考,導致在相同範疇不同部門的專業或職務能力考試中出現應考人重複的情況,使多個專業或職務能力考試的報考人次大增,單單是上述三個職程便合共需要進行146個專業或職務能力考試,吸引超過24萬的報考人次。以高級技術員職程的開考為例,33個用人部門招聘37個不同的職務範疇的高級技術員職程,卻需要進行合共100個專業能力考試。
花3,000多萬 考試出席率降兩成
報告又指,綑綁式開考除了使報考人數較正常大增,部門每個環節投入的時間和物資亦需相應增加。「2016招聘制度」的三個職程開考開支為3,160多萬澳門元,當中,專業或職務能力考試的開支高達2,566萬元,開考花費大量公帑,但高級技術員職程及技術輔導員職程的開考筆試出席率平均只有30%至40%,較以往部門自行開考時平均60% 出席率為低,浪費了部門所投放的資源。
開考通告至分配耗時足足兩年
針對1989年招聘制度開考時間冗長的問題,報告同樣揭示「2011招聘制度」未能改善相關情況。根據公職局的數據顯示,高級技術員及技術輔導員兩個職程開考,由刊登開考通知至公布最終成績需時17個月以上,勤雜人員職程則需時12個月至22個月。高級技術員職程經過約兩年時間,尚有39個部門未公布最後成績,完成率僅61%;技術輔導員職程由2016年12月開考至2018年10月底,尚有四個部門未進行任何考試、24個部門考試未公布最終成績,完成率僅15%。
報告斥招聘制度不足影響政府運作
審計署報告最後指出,行政公職局理應對特區政府的人員招聘進度具有看清全局的視野,對公務員隊伍的構成與發展有通盤的了解,繼而協助特區政府制定可行的人才招聘計劃及培訓安排。然而,審計結果反映,行政公職局所負責統籌和協調的招聘工作效率低得有違常理,過程中亦顯示出對各部門的人員要求掌握不足,了解有限。多年來各用人部門面臨公共服務不斷增加,工作人員緊絀,招聘程序又遲遲未能完成的壓力與困擾,影響遍及不同範疇。
報告又指,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最終演變成在制度上各部門都要合力協助行政公職局完成其本身的職責,耗用更多資源以彌補公務人員招聘制度的各種不足,如此本末倒置的現象,不但未能發揮中央招聘應有的作用,還直接影響其他部門的正常運作與發展,也令各範疇的招聘進度大失預算。相關的檢討跟進工作必需深刻而徹底,從根本上糾正問題,改變昔日已證實無效的思維與管理陋習,革除種種不切實際、罔顧前線執行情況的流弊,確保目標導向,貫徹落實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和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