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澳近年積極發展博彩娛樂事業以外的多元產業,當中首推文化創意產業被一致看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轄下文化局、體育局及旅遊局等部門發揮協同效應,先後帶來文創地圖主題店、十月初五藝墟、南灣湖藝墟等。
近年更嘗試加入新元素,如舉行國際性拍賣會、塗鴉節及即將面世的武林群英會。而政府更大力支持及發展文創集中地,像文創產業博覽區、文創青樓坊、活化關前街及俊秀里等項目,充分展示本澳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認同及支持。
不過,鑑於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以配合產業多元發展下,卻變相令本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過多依賴政府,致令文創產業欠缺健康發展。情況如同早前由文化局、旅遊局、體育局及旅遊學院跨部門聯合打造,集水上遊樂設施、文創商店、展演場地、特色餐飲於一身,耗資澳門幣400萬元的休閒文創項目「南灣.雅文湖畔」,自啟動後因遊逛攤位人流不多的關係,除了旅遊學院咖啡廊有些少人流,其他商店或文創攤位則十分冷清。有學者認為,本澳人口密集,好的東西能夠口耳相傳,飛快地傳播,因此曝光是最首要的工作,先從最核心的內容開始,到尋找展現形式,然後才到設計包裝,最後推動旅遊觀光,將文化、創意、產業互相融合,如此才能永續生存。
就「南灣.雅文湖畔」為例,我們都了解逛文創的多數是年輕人,平日時間他們都需要工作或是上課關係,文創商店的擺檔時間應改為周五至周日的下午至晚上,本報記者曾訪問店主,稱現時「南灣.雅文湖畔」雖設有室內藝墟,但認為位置不夠開揚,在上面經過的市民或遊客很難會發現,建議可以參考塔石藝墟的模式。
因此,要推動文創發展,不單是當局投入多少資助、地方及政策便可成功,反而文創本身的核心價值,如何創意跟產業結合才是發展的契機,沒有了契機,即使空佔了地方,在政策及資助上配合,也只是浪費了資源及時間。相信讀者就曾經在支持文創的基地發現了一家賣魚蛋的店,摸不著頭腦為何與文創扯上了關係而不明所以。 我們認為,文創產業既是可發展的工業,必須要有計劃及可持續發展的野心,本澳有著充足的支援,文創產業理應多加善用,如同文創孵化的概念,政府提供了環境及養分,文化創意便應悉心孕育產業結晶出來,如何孵化、如何世代永續發展下去,是文創單位的根本責任,正如創業後,沒有發展與收入也只能以倒閉結束。在文創孵化之路,若果連「生育」能力也欠奉,那還可以理直氣壯地偽裝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