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兼職創作難度高

收入難維持成高牆
30/08/2019
41627
收藏
分享
收入難維持成高牆
收入難維持成高牆
收入難維持成高牆

中村認為澳門網絡事業發展仍然落後。(古金元攝)

「膠街架 PlasticGuys 」以惡搞、搞笑等元素作招徠,吸引不少年輕觀眾。 (網絡截圖)

網絡世界變化一日千里,除了傳統媒體要轉型,廣告界及品牌銷售推廣亦要尋求更有效率的網上宣傳途徑,多年前網絡版日記Blog被發掘出宣傳價值,擁有大量粉絲的博客(Blogger)變成一種職業,時至今日,再發展出一種新興行業「KOL 」(Key Opinion Leader 關鍵意見領袖),他們就如明星一樣,有粉絲、追捧者,所分享的生活點滴、發表的言論都有巨大影響力,一位具名氣的KOL 在Instagram 或Facebook 上載一張圖、說一句「金句」,隨時換來數以十萬計讚好及轉發,各種品牌自然不會放過其強大的感染力,紛紛投入宣傳推廣資金去,KOL 身價水漲船高。

關鍵意見領袖(KOL)及網紅,在內地成行成市,不少人年收入以百萬元計,令人羡慕,但類似的網絡平台在澳門發展仍未成熟。本澳兩個網絡平台中村與Miyako,都是以興趣形式經營各自的平台,但創作路艱辛,二人都曾糾結於是否賭上穩定的收入或歲月投身網絡事業。

以「搞笑」、「惡搞」等元素作賣點的中村,因為一個影片比賽,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萌生一起拍片營運專頁的想法,後來更創立個人專頁平台 ,以「啜核」的廣東話用語翻唱普通話歌曲,搞笑之餘其唱功亦不俗,當中的反差頗受網民歡迎。

中村與其團隊的專頁「膠街架PlasticGuys 」在2016年成立,在Facebook上有近40,000人追蹤,其中最受歡迎的一條影片,更在Facebook上有逾136萬觀看次數,在澳門算是不錯的成績。不過,中村的模式既無法得到平台的分紅,同時澳門市場亦未習慣網媒生態,令團隊難以網絡創作為生。

因涉版權無法分紅

「因為我哋現時都係以翻唱為主,放到YouTube上會自動偵測到涉及版權問題,因此會無法獲得分紅。」中村亦坦言,團隊都想有其他形式的作品,但礙於各有工作在身,始終分身不暇。至於廣告部分,中村坦言,的確有過收入,不過是關於製作方面,並非創作類型。「喺澳門創作好似好廉價,50,000元做一條片,很多商家都未必接受,但相反,香港50,000、10萬元一條,他們會接受,因為他們相信這件事有效果,但澳門大家好像不太相信這個媒體(網絡)廣告的成效。」中村感慨地說。

甚至有人上門問價,中村亦自知技術未必夠好,因此開出低於市價的10,000元,仍被對方覺得貴,亦有朋友問過可不可以免費。「拍片都要食飯」這句說話很現實,亦令喜歡創作的中村倍感氣餒。至於會否希望有機會全職創作,中村苦笑說見到有支持的留言就有動力繼續做,「但暫時未睇到可以全職做的希望」。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