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資源配套待加強

特教生治療後語言顯著改善
23/08/2019
32282
收藏
分享
特教生治療後語言顯著改善
特教生治療後語言顯著改善
特教生治療後語言顯著改善

特殊教育雖已在本澳推行多年,相關制度及資源配套仍有待加強。(馮達輝攝)

何先生指,以他兒子的情況來說,要爭取才可有一個星期一堂的語言治療。 (馮達輝攝)

明愛特殊學校王老師指出,學生家長配合,可收更佳效果。 (馮達輝攝)

特殊教育雖已在本澳推行多年,然而相關制度及資源配套仍待加強。「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協進會」理事長何先生接受本報訪問時道出作為特殊兒童家長的難處及辛酸。

何先生育有兩名兒子,一個是特殊生,另一個是融合生,可說是一位相當有經驗的特殊兒童家長。過去曾有家長反映指在學校放暑假期間小朋友完全沒有治療,何先生表示,如果是就讀官校,的確所有治療都會停了,要自己到外面治療,例如他就讀官校的兒子。有見及此,何先生打算帶他到佛山做治療,但未知相關費用多少,亦曾聽聞費用不菲,因此要視乎能力是否負擔得起再決定會否為小朋友做治療。

學校治療要「爭取」

何先生指現時特教資源分配沒有公開及透明標準,他以其兒子的情況作為例子,要爭取才可有一個星期一堂的語言治療,如不爭取,校方就只會告知要先讓給「有急切需要」的人,但何先生質疑何謂「有急切需要」,他指自己的兒子基本上五個字都講不到,在還未有一星期一堂語言治療課時,兒子基本上很少說話,現在能每星期上一堂,兒子的確能說更多話,但這些都是要靠自己爭取得來,不是學校給你,而是要靠自己爭取。

冀獲「照顧者津貼」

何先生經歷中,道出了作為特殊兒童家長在照顧上的難處,他希望獲得「照顧者津貼」。由社會工作局所提出的「照顧者津貼」多年來一直未有結果。社工局於今年5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委託香港大學做的照顧者津貼可行性研究結果,認為現時在本澳推行照顧者津貼政策的基礎及時機尚未成熟,尤其是對「照顧者」缺乏具體定義,亦沒有相關的條件規範,研究認為本澳在短期內實行「照顧者津貼」的可行性不高;不過強調認同「照顧者津貼」的可行性,目前需要創設條件推行,讓「照顧者津貼」得以實施。

教育特殊學生循序漸進 家長配合可收事半功倍

教育暨青年局關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發展及成長,一直以來積極透過軟硬件建設,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及順利學習,但培育一名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除了教育當局,學校和老師外,更需要學生家長的配合,才能事半功倍,明愛特殊學校王老師的經歷是最佳寫照。

王老師憶述,在十多年前曾教過一位患有多動及有自閉傾向小朋友,當時他只有兩歲,媽媽是在台灣生活,只有爸爸及姐姐在澳門照顧他。王老師指在剛接手這位小朋友時,情況較為嚴重要作個別上堂,因這個小朋友平時在家缺乏適當教育,家人不懂照顧,令小朋友的生活變得很不規律。王老師稱,當時要先教他一些常規訓練,然後再教他一些生活技能,之後才到認知,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幸好當時爸爸很接受及配合如何去教他,每日回到家都有依足指示去照顧他,非常有條理,因此,不久之後小朋友已懂得聽指令,能夠「坐定定」上堂,後來他們一家便回到台灣定居。

春風化雨 腐朽變神奇王老師稱,後來小朋友爸爸寫信回來,告知小朋友已能進步成為融合生,幾年後他已升上小學,他爸爸更親身回到學校向我們道謝,表示他的小朋友已能在台灣就讀普通學校的二年級。雖已事隔十數年,但王老師憶述此事時,臉上還是禁不住流露出欣慰神情,或許這就是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功感。

王老師直言,作為特教老師很艱鉅,教特殊生除了要更多資源外,其實在特教工作人員的薪酬上也需作出調整,因為作為特教老師的付出真的很多,是應該要有更多的尊重;她坦言現時特教老師薪酬一般比正常老師低,因每間學校的行政分配有所不同,但政府亦有相應資源按照班師比撥給學校,因此薪金方面或有所不同。

教青局透過軟硬件建設 協助特殊學生順利學習

就社會希望政府加大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支援,教青局在官網回應稱,教青局關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發展及成長,一直以來積極透過軟硬件建設,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及順利學習,支持公立學校及設有特殊教育班的私立學校設置特殊教育專業團隊,為有治療需要的學生提供治療訓練;同時,亦資助復康/輔導機構為就讀於私立學校普通班的學生,提供每周不少於一次的治療跟進,以全面協助學生發展及成長。 2018/19學年各類治療師/語言訓練人員總數已較017/18學年增加約40名,目前學生接受服務的輪候時間由過往最長的18個月縮短至現時約一個多月。

對於六歲以下懷疑有發展障礙的學生,教青局通過與衛生局及社會工作局合作,透過兒童綜合評估中心提供一站式的評估及後續跟進服務;而對於六至21歲懷疑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教青局除提供適切的教育外,亦會提供特殊教育專業諮詢、評估、輔導及治療服務,以助其有效學習,未來,教青局會繼續加大對特殊教育的資源投放, 包括:持續創設條件吸引更多外地及本地治療師投入特殊教育行列,優化特殊教育專業人員配置,並盡早讓學生獲取所需治療服務;持續發展具本澳常模的評估工具,如學生社會適應表現檢核表,提升評估信效度;加強家長支援,舉辦更多親子教育工作坊,讓家長切實地掌握訓練孩子的技巧。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