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島道治(右)是初代宮內廳長官,根據他的記載,裕仁曾多次希望對發動戰爭表達懊悔,但遭時任首相吉田茂(左)阻止。
日本NHK電視台近日取得第一代宮內廳長官田島道治所留下,記載與裕仁天皇詳細對話的《拜謁記》。根據其內容,裕仁對發動戰爭充滿悔意,多次希望在公開場合上對戰爭表達道歉、懊悔與反省之意,但卻被時任首相吉田茂阻止。
田島道治在戰後依據新日本國憲法出任第一位宮內廳長官,於1948年起的5年半時間內服侍裕仁天皇左右,他一共留下18本筆記,紀錄與裕仁超過600回、300小時的對話。NHK稱,這是透露裕仁內心的第一手資料。
根據這份紀錄,裕仁在回顧戰敗時充滿悔意,對於日軍的行為,裕仁表示「那是他們自己決定動手的,軍部的勢力擋也擋不住,我後悔無法杜絕朝中下方(軍方)控制上方(帝王)的情況」,而到了東條英機內閣時,情況已病入膏肓,是無法及時阻止戰爭的原因。
裕仁本希望在1952年5月3日慶祝日本恢復獨立時,向國民表達對戰爭的懊悔與不能讓戰事重演的反省之意,但當時日本正在積極復興,時任日本首相吉田茂認為,現在談論發動戰爭的責任十分危險,便刪除了裕仁致辭中談及反省戰爭的章節,一切關於反省二戰的字眼如「悔恨」、「悲痛」等均被刪除。儘管裕仁對吉田的做法非常不滿,但基於憲法規定天皇僅具有象徵地位,最終只能遵從吉田的意見。
不過,被吉田刪除的內容在《拜謁記》中被保留下來。裕仁提到,增進國民康福、追求親善外交是國家方針,也是自他攝政以來始終沒有改變的目標,但因形勢所趨,日本與列國交戰而兵敗,招致許多人死去、國土縮小,為人民帶來了不安和艱辛,讓人悔憾至極。每每回顧這段歷史,都讓他悔恨悲痛、寢食難安。
多次表明希望退位
另外,裕仁未在戰敗後退位,過去的看法是裕仁曾向時任美軍統帥表達希望繼續當天皇的願望。但在《拜謁記》中,裕仁其實很想退位。
據田島道治的記載,裕仁當年這麼說:「若日本人民希望我退位,我會毫不猶豫。」另外,在遠東軍事法庭判決後的1949年12月,他也向身邊高官說「如果各種局勢允許的話,我是可以考慮退位或讓位的。」1951年8月,裕仁再次表示希望以退位來解決戰爭責任的問題。他說:「退位或許會更輕鬆,能讓我(在戰敗責任上)獲得解脫,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他也考慮到下一代的前途,希望能儘快送皇太子明仁出國。
反對軍閥 但支持修憲
《拜謁記》中也披露了裕仁對修憲的看法。裕仁認為在堅持反對恢復戰前軍隊、軍閥的前提下,修正憲法第九條以主權國家方式進行武裝是有其必要。他提到,沒有警察、醫生的社會是理想國,但生病便需要診治、維護秩序需要警察,雖然讓人遺憾,但軍隊也是不得已的存在。這與當時吉田茂重經濟,輕軍備的主張有很大出入。
學者:戰爭責任無法推卸
日本歷史學者古川隆久表示,《拜謁記》中的史料可做為反面教材,了解日本是如何發動一場毫無謀略的戰爭,也讓人能看到日皇身為魁儡的處境。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裕仁的戰爭責任無法推卸,因為按照戰前的體制,首相必須將內閣決定向天皇呈報,天皇能夠按自己的意願行動。1931年裕仁並未阻止日軍侵略中國東北、1937年批准日軍侵華、1941年批准軍隊偷襲珍珠港,這些都促使日本走上不歸路。有分析認為,日本官方再次提出裕仁是魁儡的說法,是在模糊戰爭責任。
(編輯:李世達)
裕仁也曾表明身前退位的想法,扭轉過去史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