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全澳有1,297名融合生,只有42間學校接收。(明愛學校圖片)
目前並非所有學校都有配置足夠設備,供融合生使用。圖為部分融合生適宜佩帶的頭盔。(陳嘉俊攝)
王媽媽(化名)表示,自己兒子被證實為融合學生後,很難去找學校。(古金元攝)
董志文表示,強制性接受融合生,或許是一個解決方法。(馮達輝攝)
陳宇威認為,資源不足是一個問題,但問題應由下而上去改變。(陳宇東攝)
上一集《力報》專題報道了澳門的校園欺凌問題,其實被欺凌的對象,大多數都是在澳門特殊教育體制中被稱為「融合生」的莘莘學子。
澳門政府於2006年,頒布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融合教育推廣至私校。現時澳門正規教育當中,提供融合教育的學校有42間,其中33間為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為9間,而現時融合生則有1,297名(最新教青局回覆數字為1,480名)。
被評為融合生後難以找學校
王媽媽(化名)的兒子在讀托兒所時,就被老師發現與其他小朋友有所不同。升讀幼稚園後,王媽媽在幼稚園老師的建議下,帶兒子到山頂醫院進行評估。然而,當時王媽媽的兒子就讀的學校並非接收融合生的學校,當時校長亦曾勸說王媽媽轉校,為兒子尋找更合適的學習環境。
拖着兒子哭求一個學位
王媽媽訴說,她一開始對「融合生」並沒有太大了解,在找學校時亦沒有太注意,但當一次又一次被拒絕後,就開始感到沮喪。
尋找數個月後,王媽媽最終聯絡教青局求助,最初教青局叫王媽媽先嘗試找學校,但再經過多番努力沒有學校肯接收,最終由局方協助才找到學校。「如果小朋友被評為融合生,教青局是否應該要主動幫他安排學位,而不是要家長『頻頻撲撲』去找學位?因為融合生真的很難去找學校。」
政策沒有「零拒絕」
澳門特殊教育研究學會理事董志文認為,現時澳門教育體制上沒有「零拒絕」,即學校不一定需提供融合教育。董志文表示,亦因為沒有「零拒絕」,往往令家長考慮帶小朋友進行評估時卻步。
曾任融合生教師憶述教導的困難
曾任融合生的教師陳宇威,憶述一次任教融合生的難忘經歷。「當時班上有一位融合生學生,本身是一個乖的學生,不過他有行為問題,與同學相處不了。」陳宇威與當時的老師都很用心在他身上,但是當學校學生開始增加後,該名學生便覺得自己被忽略。
情緒突失控 最終報警處理
終於有一天,那位學生突然失控,陳指:「他突然不停擲東西,足球機、花盆都被他掉壞了,我們(老師)有想過制止他,但由於第一次面對這個狀況,一開始都不敢用強烈方法制止,但他的情緒很高漲,對我們又咬又抓,有老師甚至被咬傷。」
最後,該名學生甚至站在窗台旁,陳宇威與其他老師才意識到,不能再任由他失控,因他可能隨時會從窗台跳下去,眾人才馬上上前抱緊他,最後要報警處理。事件過後,陳宇威與其他老師明白到,面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老師們的培訓相當重要。
陳宇威認為在教育制度上,老師面對特殊教育的培訓不足,是引致教師們在處理融合生問題比較困難的主因。他亦指,有老師未必有心去教,並解釋:「因為有些老師本身只是想教正規學生」,但出於學校政策原因,老師才硬著頭皮一定要去教導融合生。
(編輯:黃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