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政發局局長米健
一連兩日在本澳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昨(13)日閉幕,澳門特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米健表示,計劃每年都舉辦論壇,打造成澳門的一個品牌。希望藉論壇吸納更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大灣區的文化交流,促進多元文化合作,助大灣區進一步發展。
米健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澳門提出了要打造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明確要求,對澳門來說是一項光榮的任務。他認為,澳門能被國家期待為文化合作基地,正是因為澳門有著中西歷史文化的積澱,有多元文化共存的特殊性,也是澳門獨特的優勢。
是次論壇宗旨是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米健認為,雖然是次論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名,但論壇的中心命題已經超越大灣區,因為文化交流是人類交流的高級表現形態,是一個世界性永恆的話題。他稱,就多元文化共存或文化交流等方面多做積極工作,不僅是對大灣區,更為「一帶一路」等發展建設更好的國際平台,甚至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米健又指出,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需要克服的問題,例如三地的法律和稅制不同,是次論壇聽到很多專家學者的意見,碰撞出很多火花,希望透過舉辦論壇收集意見,逐步改善。他透露計劃每年舉辦論壇,相信會獲得更多高層次的信息與觀點,作為日後政策研究方向。
其後,三位嘉賓在閉幕禮上分別就法律、歷史和社會科技等領域作總結發言。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傳統保留再融合是一個進化的過程,有助社會發展可持續。
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教授於興中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的文化使命在於緊緊抓住歷史的機遇, 不斷努力協調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同政治制度之間的銜斷與融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慶節認為,是次分論壇從民族學、藝術、宗教、詩歌等深入理解共同體的概念,通過文化研究達到對共同體的認同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