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校園欺凌專題】名校都有欺凌問題

過來人:我好難受
08/08/2019
73996
收藏
分享

阿儀指當時只好「啞忍」,覺得返學很辛苦,不想返學。(古金元攝)

陳宇威曾任「專教曳仔」的中學教師,數年的經驗讓他認知自己缺乏處理欺凌的知識。(張庚睿攝)

朱乃彤表示校園欺凌的成因是學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相處過程中或會出現不理解的情況。(張庚睿攝)

校園欺凌問題一直在本澳屢見不鮮,去年10月,網傳片段施暴者是一名女學生,對另一名女同學「起飛腳」令對方倒地;今年初更爆出有中學生放學後被同學帶到大廈隱閉角落施暴,並錄下過程,勒索6,000元,而犯案的多名學生年齡僅介乎11至14歲。相關事件惹起社會廣泛關注,有聲音歸咎學校的不作為,怕影響校譽;亦有學者表示,現時學校的制度根本無力制止欺凌事件發生,反而阻礙教師介入處理,助長欺凌事件。

名校欺凌不罕見 女生不勝排斥終離校

初中時期曾有過被「校園欺凌」經歷的事主阿儀(化名)憶述當時班上有一個女同學像「大家姐」,班上有很多男、女同學都以她馬首是瞻,而班上本身有一女同學正被他們所排斥;巧合地,阿儀正好被編排與那個被排斥的女同學一起坐,然後更和她交為朋友,因阿儀與那個女同學為伍而一同被班上同學所排斥。

阿儀指,當時班上的人會故意不走近她們,而她們接觸過的東西,班上的人就會覺得好像有「病菌」似的;更會對她們說一些難聽的說話,集體孤立她們。對於當時遭到班上同學無緣無故的言語欺凌,阿儀坦言當時只好「啞忍」:「真的『好難頂』,每日都覺得上學很辛苦,但我又不可以不上學,所以亦只好『頂硬上』。」

直至有一次,與她一起被排斥的那個女同學被欺負到哭了,班主任便叫帶頭欺負她們的那個「大家姐」女同學站出來,然後叫全班一起罵她,甚至用「粗口」罵都可以,班主任指是要讓她知道被人欺凌是甚麼感覺。自此後,欺凌便沒有那麼嚴重,直到後來升上初三而要再分班,事件亦不了了之。

訪問中阿儀更透露,當時她所就讀的是一所名校。她指出類似的言語欺凌事件在名校才更為嚴重,雖很少會有出現打人的情況,但言語上的攻擊、排斥等,她卻屢見不鮮;認為其實所謂名校亦並非如普羅大眾認知般校風純樸,反而她之後因學業問題而轉至另一較平民化的學校,氣氛是比名校更加和平,同學們都能和睦相處。

無能力無經驗難處理 老師只能治標不治本

曾在特殊學校中任職教師的陳宇威坦言,自己所任教的學校中的學生不是「曳仔」就是情緒有問題,因此欺凌的情況嚴重程度不難想像。陳宇威表示,在4年多的教職期間,遇過最經典的個案是班上的一名患有情緒問題,因為溝通能力較差,所以被班上較惡的同學欺負的事件。陳憶述此事,指當時那位同學被班上的男同學要脅,要對班上的女同學說出「我要揸爆你個波」,如果不說就會被「招呼」。最終該名男同學只好屈服,無奈班上的女同學亦非善男信女,對該名男同學施以暴力,最終「玩出火」令男同學受傷才知驚。

被欺凌者往往有社交問題 欺凌或因「玩笑」而起

就校園欺凌問題,聖公會學校輔導服務主任朱乃彤及洪婉婷亦表示,欺凌問題多由玩笑而起。朱乃彤表示,校園欺凌的成因是學校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不同的相處過程中或會出現不理解的情況;她又指不少被欺凌的人往往本身都有一些社交問題,且不善於言辭表達,而欺凌別人的同學初頭亦未必是直接的欺凌,或只是一些開玩笑或「改花名」等。而被欺凌的人亦未能意識到要求助,或是未能告知對方自己是不喜歡被改花名等,因此慢慢便會引申成較嚴重的欺凌事件。

(編輯:黃嘿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