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優先 妥善醫療

五年發規 提高澳門醫療質素
06/08/2019
20349
收藏
分享

過去私立醫院有其自身的醫生培訓制度,如今醫學專科學院將統一公私營醫生教學。 (吳泳欣攝)

澳門醫學專科學院的成立統一全澳各專科醫生的培養制度。 (梁雄業攝)

衛生局推出自助登記系統,本澳居民可透過分布在各區41個地點的多功能自助服務機,自助登記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吳泳欣攝)

立法會議員 陳亦立

巿政署定期對外舉辦食品安全標準講解會。(市政署圖片)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落實「預防優先,妥善醫療」的政策方針,積極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五年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為實現澳門公私營醫療機構資源共享,更便捷地為居民提供適切醫療服務,衛生局於2016年推出「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先導計劃,接受澳門居民以自願登記形式參與,透過建構醫療資訊互通平台,實現衛生局轄下仁伯爵綜合醫院、衛生中心和鏡湖醫院的部分病歷資料互通,至今近15,000人登記。為讓居民更便捷地登記參與「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先導計劃,促進智慧醫療的發展,衛生局推出自助登記系統,由去年4月16日起,本澳居民可透過分布在各區41個地點的多功能自助服務機自助登記。

衛生局鼓勵居民參與計劃,可讓醫生在診症時即時了解就診者在仁伯爵綜合醫院、衛生中心和鏡湖醫院的醫療紀錄,從而減少重複檢驗、錯誤用藥等情況,為就患者提供更準確及適時的治療。

食品安全檢測

市政署食品安全廳持續透過恆常的食品監察測機制,評估市售食品的風險及衛生狀況。為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食品安全廳透過管理規劃、風險評估及風險傳達三方面管控澳門的食品安全,職責包括對食肆展開巡查、食品抽樣和處理投訴;負責制定本澳的食品安全標準,將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傳達予業界和市民。

食品安全廳設有三類食品檢測項目,包括恆常食品檢測──對一般有出售食物的場所進行全年性的抽樣檢測;時令食品檢測──針對澳門較多人慶祝的節日,如農曆新年、端午節和中秋節,抽取時令食品作檢驗;以及專項食品調查──中心會利用今年的檢測結果,以及參考鄰近地區或澳門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制定來年的執行計劃。

市政署食品安全廳依據目前流通市場的食品種類和特點,制定各類型的食品調查抽樣計劃。抽樣調查的範圍包括本澳各區外賣店、飲食場所、超級市場、雜貨店、百貨公司及網上商店等,抽取各類即食食品、飲品、糧油食品及零食等。

總結2018年,在市面共抽取了3,432個食品樣本,當中50個樣本來自本澳經營的網上商店;當中有十一個樣本未能通過檢測,整體合格率達99%以上。市政署已對十一個不合格樣本作即時跟進處理,通報食品生產來源地的食安部門;要求本澳商戶停售及銷毀有問題的產品,協助追查有關產品的來源及製備流程;亦即時發出新聞稿公布有關情況。

食品安全廳在本年第一季共抽取了741個食品樣本進行檢驗,整體合格率達99.9%。在第一季抽查樣本中,一個流沙鹹蛋醬樣本檢出金黃葡萄球菌含量超出本澳《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 GL009 DSA 2015)之規定。食品安全廳已即時跟進處理,要求涉事商戶停售有關問題批次產品,並追溯產品的來源及銷售流向,發出食品預警及聯繫涉事產品的本地供應零售商。

中醫藥的社區應用

政府正着力培育中醫藥業成長,有關舉措上包括加緊推動中醫藥理論的進步和技術上的創新,完善中醫藥標準體系及監管體系,努力建立國際認可的中醫藥產品質量標準,加快建立澳門中醫藥註冊體系,建立中醫藥海外中心,促進與葡語國家中醫藥的全面合作發展。另外,政府將適度加大對中醫藥發展的資源投入,持續培訓中醫藥專業人員,提高人員的素質,並進一步擴大中醫藥的社區應用。

醫學專科培訓

過去,衛生局屬下的實習醫生培訓委員會僅規範了公職體系的實習醫生培訓,而私立醫院有其自身的培訓制度。如今新成立的醫學專科學院,為衛生局從屬機構,統一承擔公私營醫院專科醫生的教學培訓,並享有學術及教學自主,並下設四個分科學院,包括內科分科學院、外科分科學院、社區醫學分科學院和臨床輔助分科學院。

醫學專科學院的專業委員會將作為組織、統籌及監督本澳專科培訓的核心機關,並將由衛生局、鏡湖醫院、澳門科大醫院及業界等的醫生共同參與,充分反映成員的廣泛代表性和認受性。

院生在完成醫學專科學院所規範的培訓課程,畢業後可成為學院院士,未來並須按照《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法律制度》向衛生局權限部門申請專科註冊,方能進行專科執業。

評定和頒授專科資格

特區政府藉着制訂《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法律制度》法案,達到統一資格認可標準、確保執業水平,提升醫療服務的專業性和認受性,以及規範專業行為的目的,從而更有效地保障公眾健康,確保所有醫療人員的職業生涯得到可持續的發展。法案已獲立法會一般性通過,未來助本澳致力培養和儲備更多醫療人才,建立更高素質的醫療團隊。

法案的重點內容共有八方面,包括統一規範全澳公、私營醫療專業人員的執業資格認可標準。法案將建立包括專業資格考試、實習、持續專業發展學分等機制,以確保醫療人員的執業水準,提升醫療服務的專業性和認受性,並通過建立紀律制度規範專業行為,進一步保障市民的健康,促進醫療專業的發展。法案同時又增加執照的類別,對推動本地和外地醫療人員的互動交流起着積極的作用。

法案並正式確立15 類醫療人員,即醫生、牙科醫生、中醫生、藥劑師、中藥師、護士、醫務化驗師、放射師、脊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營養師和藥房技術助理等。

在醫療界別從事多年的立法會議員陳亦立表示,社會提倡發展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已有多年,認為措施便利醫生在診症時即時了解患者在仁伯爵綜合醫院、衛生中心和鏡湖醫院的醫療紀錄,從而減少重複檢驗情況,亦可跟進病人用藥情況,對業界、對病人亦有幫助。建議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在保護業界和病人的情況下,推廣更多人使用電子病歷。

另一方面,過去本澳三間醫院在培訓院生方面有各自的方式,私營機構醫生亦沒有門檻可以成為專科醫生。陳亦立認為,醫學專科學院的成立統一全澳各專科醫生的培養制度,增強了醫生就業的流動性,也讓病人看診時有更多選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