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索諾夫院士號」月內將抵達北極圈內城鎮佩韋克。(互聯網圖片)
俄羅斯海上核電站「羅曼索諾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4 日正式啟航,將沿著北海航行約6,400公里,預計月內抵達北極圈內城鎮佩韋克,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電力與熱能,亦有助於開採楚科奇藏量豐富的礦產。但環保團體質疑其安全性,憂慮1986 年「切爾諾貝爾」核災可能重演。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羅曼索諾夫院士號」是世界上第一座浮動核電站,由俄國國家原子能公司花近20年時間建造,船身長144米,能抵擋冰山撞擊和七米高的海浪襲擊,輸出的電力更可供給十萬戶家庭使用。但綠色和平組織批評海上核電廠根本是「鐵達尼號」,或是冰上「切爾諾貝爾」。對此,「羅曼索諾夫院士號」首席環保工程師伊利明古指出,不應將「羅曼索諾夫院士號」與「切爾諾貝爾」相提並論,「切爾諾貝爾」反應堆發電量為4,000兆瓦,前者兩個核反應堆分別只有35兆瓦發電量,加上在北極海域運作,有足夠水源作冷卻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