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的風險
29/07/2019
15202
收藏
分享
內容的風險
內容的風險

《人民日報》旗下人民網日前發放了首批《互聯網內容風控師證書》,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首次發放對「內容審查」的專業認證。事實上,人民網在去年底就已向投資者宣布將開發內容風險控管的業務,這源自於中國媒體與互聯網平台對於內容風險的管理需求,有需求自然有商機,作為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擁有豐富的內容審查經驗,推出相關業務,似乎理所當然。然而「內容風管」代表著「內容審查」,這對內容工作者來說,怎麼看都刺眼,一想起來就會頭皮發麻。

對內容風險的管理基於「內容風險的存在」,但是內容的風險是甚麼?在思考風險以前,人們過去是追求與推崇內容的。1990年,美國Viacom傳媒集團總裁S.Redstone首次提出「內容為王」(contentking)的概念,認為傳媒企業的基石,絕對來自於好的內容; 1996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一篇名為《內容為王》的文章更是廣為人知,比爾蓋茨當時指出,內容是互聯網企業是否能賺錢的關鍵,互聯網市場就是內容市場。雖然這些說法在當時近似於預言,但多數在今天早已實現。

「內容為王」相信有好的內容就有好的生意,而要產生好的內容產品,意味著必須有自由的創作環境,以及充分的競爭。市場邏輯認為,只要內容夠好,就會有閱聽眾為內容埋單,放在新聞行業來說,儘管也有許多新聞濫竽充數,但真理自會愈辯愈明,優質的報道與獨立的思考終究會被獎勵。

然而,人們卻慢慢察覺,不只好的內容能賺錢,差的內容、假的內容同樣能賺錢,互聯網時代並非「真理愈辯愈明」的時代,而是「使用與滿足」的時代,人們有多樣的渠道取得自己喜歡的內容,更容易構築自己的舒適圈,內容製造者依據使用者的「需求」產製內容,毋須計較真假,人們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久而久之,新聞媒體更重立場而不重真相,因為立場等於市場,而真相沒有市場,也永遠沒人能說清楚真相。這早已不是內容為王的時代,而是「體驗為王」的時代,讓閱聽眾「爽」,比起「教育」他們更加重要。

所以比爾蓋茨確實沒說錯,互聯網市場就是內容市場,但凡市場都有風險,在言論自由的地方,有假新聞的風險,在媒體會因內容受罰的地方,有「政治不正確」的風險,這才是人民網推出內容風管業務的商機所在,差別只是在於過去的監管是枱面下的監管,未來的監管是產業化的監管。然而當內容的產製特別是新聞的產製存在「需要管控的風險」,需要有人來進行一套標準化的風控,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呢?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