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不流浪

一對救貓俠侶 一間特別的咖啡室
26/07/2019
42272
收藏
分享

「大少」是catfee的店長, 深受客人的喜愛。 (張庚睿攝)

Catfee作為流浪貓的「中途之家」,讓貓咪過上安心的生活。(張庚睿攝)

Michelle和Agostinho平日會定期上街巡視和餵食流浪貓。(馮靖欣攝)

Catfee是一個可以讓領養者與貓貓近距離接觸的地方。(馮靖欣攝)

有時緣份未到,貓咪仍未找到家,便成了Catfee的「長期住客」。( 馮靖欣攝)

Michelle慨嘆目前社會對動物的關愛仍然不足,棄養和走失貓情況仍然常見。(張庚睿攝)

《動物保護法》自2016 年9 月1 日生效至今已近三年,法例禁止飼主遺棄動物,違者最高可被罰款十萬元,但遺棄動物情況依然存在,市政署資料顯示,去年全年被捕獲或因動物主人無法飼養而送交市政署犬隻355 隻、貓隻230 隻。雖然市政署表示,當中近70% 犬貓被領回或領養,但現實中,仍有一些毛孩過著日曬雨淋、流落街頭的生活。本澳一對救貓俠侶,數年來穿梭本地的大街小巷救助流浪貓,更自資開設一間與眾不同的咖啡室,讓獲救的流浪貓可安居其中,到底是甚麼讓他們在救助浪浪(指流浪街頭的貓狗)這條路上堅持至今呢?

塵世間所有相遇必定有其註定的緣分,Michelle和流浪貓也是如此。從小養貓的她,對貓有著別樣的情感,之所以走上救助流浪貓之路,也是因為想為家中的老貓找多個玩伴。「有一次路過附近時,見到一隻貓全身傷咗,仲打噴嚏,咁就帶佢去睇醫生,救咗一次就唔會回頭了,因為你會唔忍心,然後就一直救一直養,之後覺得做呢件事好啱, 就堅持做落去了」。Agostinho是Michelle的男朋友,他坦言一開始並不太喜歡貓咪,但跟著Michelle不斷接觸貓後,也發現貓咪的可愛之處。

Michellee 和Agostinho 平日會定期巡視和餵食附近的浪浪,在某一天,他們看到一隻小貓躲在空置的工地裡,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兩人沒有絲毫猶豫,馬上憑著經驗將小貓救出,卻驚訝發現小貓的尾巴被老鼠膠黏著,「我哋幫佢沖涼嘅時候發現,(尾巴)跌咗兩截骨頭出嚟,然後我哋就馬上衝去醫院搵醫生,佢嗰陣得返兩三截骨頭,就一次過剪咗了」。

獲救的小貓在醫生專業的治療和義工的照料下,快活地重獲新生,最後更找到自己的專屬「鏟屎官」。

最痛心的救助回憶

Michelle 和Agostinho照顧流浪貓約三年,賦予眾多浪浪新生。而說起最心痛最深刻的記憶,則是看著被獲救的小生命,即使在自己悉心照顧之下,也受不住身體日漸虛弱,離開這個世界。「有時會見到(貓)媽媽知道自己BB生存唔落去,唔餵奶就壓死佢,呢個係最心痛但亦都冇辦法嘅事」。

Michelle透露,最大開銷是帶獲救的貓就醫,「可能普通檢查冇咩大礙,可以只用一千蚊,但如果你救到病貓,唔使住院就2,000、3,000 元,要留院就最少要10,000 元了,要做手術就係天價,我們試過需要用40,000元(治療)的貓」。

自食其力 讓浪浪「有瓦遮頭」

一直做著獨立救貓義工的這對小情侶,以往都會幫救回來的貓貓找一個暫托的地方,但隨著數量不斷增加,自己和朋友的家中已經無法再容納小動物。由於Agostinho 是一位咖啡師,二人萌生開設咖啡室的念頭,「嗰陣討論話,如果真係要開咖啡室,就開一間有意義嘅」。Michelle指,「諗住不如搵一個地方既容納貓貓,又可以做咖啡,然後在我哋賺到嘅錢裡面,拿啲去幫佢哋睇醫生,買日常用品等填補開支,因為我哋唔想不停求人捐款」。

澳門寸金尺土,開店做生意養活自己和一大班貓貓並非易事。Agostinho笑言,在澳門開設「中途之家」是一件愚蠢的事,「其實係難嘅,喺澳門生活哪怕係一間鋪,所有東西燈油火蠟都要計錢,你問我收支係咪平衡,不會蝕得好犀利,但都賺唔到幾多,但幫到流浪貓我哋覺得就是呢個店嘅意義」。

不少流落街頭的貓狗沒有絕育,久而久之便肆意繁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小生命,使得澳門流浪動物問題日益嚴重。

社會缺乏絕育意識

有動保人士表示,當局在控制流浪貓狗數量方面不夠積極,而民間義工團體亦能力有限,希望當局參考香港、台灣,積極實行絕育回放措施,讓流浪動物能夠快樂生存。

Agostinho 慨嘆,目前社會對動物的關愛仍然不足,在救助期間曾遇到不少動物被棄養或者因疏忽照顧而走失的情況,即使義工數量不斷增加,但是無論是整個社會或者官方,對動物關注還是比較少。他希望社會能夠正確認識動物的生命,更不要將寵物視為玩具,「老實講佢哋都係生命,你養咗佢就有一個責任,呢個係一個承諾,佢嘅生老病死所有事都同你有關」。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