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其他國家如何看待安倍,至少日本的選民目前看來仍然滿意現任的政府。日本昨日舉行參議院改選,如無意外,安倍晉三將迎接首相生涯的選舉「六連勝」,並且正式成為日本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與其他民粹領袖不同的是,英國脫歐派與美國特朗普的支持者都以中老年人為主,而安倍則在20到29歲選民中擁有七成支持率,相較65歲以上選民不到五成的支持度,說安倍依靠年輕人的支持維持政權,並不為過。
令人好奇的是,一般而言,年輕人多半屬於所謂「進步派」,是「討厭權力僵化」的一群人,他們憧憬改革、痛恨貪腐,對社會問題的容忍度低,希望藉由政權輪替迅速解決問題。然而日本的年輕人似乎更追求政權的穩定,這並非說日本年輕人比中老年人更追求「安定」,而是日本在安倍治下,雖然經濟成長表現很一般,卻能妥善照顧到年輕人的需要。根據日本產經新聞的調查,以2001年的家庭收入來比較,29歲以下年輕人的收入在2015 年開始迅速回升,當前已超過2001 年的水平,但是中老年人的收入仍然低於2001 年水平。
中老年選民通常是許多民粹政客訴求的對象,譬如美國特朗普、台灣的韓國瑜,他們投票率比年輕人更高,「忠誠度」也相對穩定。安倍卻反其道而行,即使早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安倍還是更在乎年輕人。譬如他在新年號「令和」的解釋上,就強調了「建設對年輕人而言洋溢希望的日本」。
年輕人對安倍的支持,不能全然用收入或經濟來解釋。例如安倍計劃調升消費稅,對經濟能力較不穩定的年輕人來說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卻不影響他們對安倍的支持,甚至支持增稅的人還比年長者更多。對於日本年輕人來說,他們本就生在不斷變動的時代之中,安倍政權要讓他們看見的,不只是現狀的「安定」,還有「改變」的未來,而這個改變,就是安倍一直以來的終極目標,修憲。
日本年輕人未必支持修憲,但他們很希望擺脫二戰以來的恥辱與陰影,不像中老年族群對好戰歷史的恐懼與忌諱,年輕人並不願意永遠活在「反省」的世界裡,例如近期安倍政府撤銷三項半導體原材料對韓國的出口優惠,在國內就有超過七成民眾支持這種做法。中國與韓國是日本緊密聯繫的兩大鄰國,但是每當重提二戰歷史,不外乎就是要日本人下跪道歉之類,「鬼子」等辭彙始終與日本掛鈎,甚至林志玲嫁給日本人都要談到侵略歷史。要知道,不光是中國人與韓國人有民族自尊,日本人也有,而他們反映在對安倍的支持上。
安倍在今年的元旦致辭中提到,日本的新時代到來,重大機遇正在來臨,將要「果斷進行外交總決算」,這個決算除了修憲,也代表對過去外交關係的了斷,安倍希望藉此開啟一個新的時代,而這符合了多數日本年輕人對國家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