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課外活動多,許多學童不僅要帶學校上課的課本,還要帶補習社或才藝班要用到的用具。 (CFP圖片)
仁伯爵綜合醫院社區康復科主任黃穗濤表示,少有學生因書包過重影響身體而求診。 (梁雄業攝)
黄藝明稱,書包過重容易影響脊椎發育,甚至引致「寒背」或其他骨脊健康問題。 (資料圖片)
市民黃先生認為書包偏重是一定,「過重」則因人而異。( 梁雄業攝)
本澳學童書包超重的問題愈來愈受到關注,到底超重的情況有多嚴重?有團體調查小學一至四年級學童,書包平均重量達5.48公斤,超重比例高達75%,而根據教育暨青年局的調查,曾發現有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書包竟重達13.9公斤,裡面到底裝些甚麼?原來他連上學期的書本都還乖乖收在書包裡,每天揹來揹去。教青局認為,如何教導學童管理自己的書包,才是為書包減重最有效的方法。
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14)日邀請嘉賓共同探討學童書包超重問題。教青局教育廳廳長江毅表示,當局早在2007年已通過學校運作指南,建議學校、家長、學生關注書包超重問題,之後在2008年,教青局出版的教材已採用較輕紙質,並將課本分拆,亦建議學校設置儲物櫃及水機,他認為根本的方法,是教導學生管理自己的書包與學業,局方將向家長多加宣傳。
有小五學生書包重達13.9公斤
教青局早前曾對本澳382位學童進行調查,發現書包超重問題普遍,且年級愈低超重比例愈高。教青局學校督導協調員黃懿蓮舉例,有一位唸五年級、體重44.7公斤的男學生,書包竟重達13.9公斤,原來他帶齊上下學期書本,又有雨傘、水壺等,明顯出現書包管理不善的問題。對於年紀愈輕書包超重比例愈高的統計結果,她解釋其實高低年級的書包重量相若,但一、二年級學生體重較輕,超重比例才較高。
預防受傷 醫生有TIPS
仁伯爵綜合醫院社區康復科主任黃穗濤表示,學生會否因為書包過重身體出現毛病是因人而異,亦少有學生因書包過重影響身體求診,文獻則有記載學生較常會出現頸痛、背痛或膊頭磨損的問題。他建議學生及家長執拾書包時謹記重的東西放在底部及緊靠背部,亦不要選擇過大及帶滾輪的書包,影響雙手擺動之餘亦帶來不必要重量。
王國英:家長應了解子女需要
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王國英表示,近年課外活動增多,除課本外,不少學生更要帶樂器、武術用品等器具上學,書包儼如「百寶箱」,超重難以避免,他建議書商在確保教學效果下精簡讀本內容,採用細插圖和輕紙質,配合電子教育;他又指學童由幼稚園轉入小一,課本數量突然上升不少,家長很多時候未有察覺,當局應為家長多辦教育宣傳講座,了解子女需要。
甄慶悅:學校選書應參考書重
傳新澳門協會副理事長甄慶悅表示,部分學校或因位置所限,未必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儲物箱,不宜一刀切作出規管;但教師可在班內自行為學生書包秤重,如書包管理得當,會給予讚賞,他認為更能推動學生自理。學校選書時亦可以書重作考量,市場力量下書商便會注意出版書重。
學校沒有儲物櫃 家長:超重難避免
市民司徒先生的兒子今年讀小二,對於書包超重問題,他認為確實有出現過,「但很難避免,因為又有補習社功課,又有文具」,只好每天督促小朋友執書包。他的兒子表示學校沒有儲物櫃,要每日將書本帶回校,學校雖有水機,但害怕需要時沒水喝,仍會帶滿水的水壺回校。
市民黃先生每天會與讀小一的兒子一同執書包,認為書包偏重是一定,「過重」則因人而異,學校亦有準備儲物籃供學生裝書,他希望兒子長大後問題得以改善。今年讀五年級的林同學則表示,平日有自行執書包,學校有放書本的地方,平日亦會帶水樽回校盛水,沒有書包過重的問題。
民建聯:多管齊下 為書包瘦身
民建聯婦幼事務關注組召集人黄藝明昨日指出,學童書包過重問題在不少國家及地區引起關注,當中不少華人地區都有出現書包超重的情況。她表 示,處於骨骼生長階段的學童,書包過重容易影響脊椎發育,甚至引致「寒背」或其他骨脊健康問題,期望政府、學校及家長等各方共同正視。
她建議學校在編訂課程和教學時間表時,一些須攜帶較多課本或較重學習用品的科目,應避免集中在同一日上課;有條件的學校應儘量在校園內增加置物櫃供學生使用。同時,建議政府、學校及家長共同推動及執行「學校運作指南」的相關建議,包括書包和體重的比例、指導學生使用書包的正確方式和姿勢、檢視上課時間表的編排、適當選擇課本及布置學生作業等,多管齊下減輕學童的書包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