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如擂台,在小小的澳門爭檔期、爭表演空間,還爭票房,唔搏點得?向來搏到盡的「小城實驗劇團」舉辦「劇場搏劇場」(下稱「劇搏」),今年已經踏入第四年,邀得重量級藝團分別於十個展演空間演出。今期請來藝術總監譚智泉(阿泉)和行政總監鄺華歡(Erik)講講「劇搏」有何搞作。
全職劇場人阿泉(左)和擁有豐富藝術推廣經驗的Erik拍住上,令「劇搏」的演出多元又有意義。(李國星攝)
澳門首位修讀劇場導演專業的阿泉,自2013年從上海回流後,跟朋友創立「小城實驗劇團」,並以「接駁、拼搏和放手一搏」為概念舉辦了第一屆「劇搏」,探索劇場的可能性。今年找來從事藝術推廣的Erik合作,以「當代劇場連結」為題,一連三周分別在民間和官方的藝術空間上演22場劇目,如《非常一搏》由八位跨媒界創作人帶來八場風格迥異的實驗演出、北京的紀錄劇場《紅》、香港多媒體論述劇《愛比資本更冷》,以及阿泉有份參與製作的《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
啟發自中國經典芭蕾舞劇的《紅》,以身體作為檔案館,重現文革時期的情感和體驗。(相關機構圖片)
《愛比資本更冷》改編自德國知名劇作家瑞內.波列許(René Pollesch)的作品,由一班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製作及演出,反映當代表演藝術工作者的生存狀態。
放下鐵飯碗
曾任職文化局的Erik策劃過藝術節和電影節等活動,擁有豐富的藝術推廣經驗。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是他堅持的理念,為了更自由地實踐,他決心放棄「鐵飯碗」,成立公司轉行做獨立策展及製作人。他的經歷與《非常一搏》系列節目的理念同出一轍,請來本地及鄰埠的平面設計師、詩人、畫家和無伴奏合唱團等,以劇場方式創作,鼓勵他們嘗試走出舒適圈,放手一搏。
此外,「劇搏」選址亦花盡心思。提起藝術表演自然想到文化中心、舊法院大樓和崗頂劇院等場地,Erik指其全屬政府擁有,需符合一定要求才會租借給民間藝團使用。舊法院大樓只是臨時的藝術展演空間,將來會改建為圖書館;崗頂劇院則屬文化遺產,想要借用更是難上加難。是故《非常一搏》每場節目會由兩個創作人擔綱,第一個表演結束後,工作人員會帶觀眾徒步至附近的藝術空間,如提督馬路的「曉角藝術中心」和「牛房倉庫」、新勝街的「足跡實驗小劇場」和「風盒子」等,讓觀眾認識官方以外的小型劇場。
獨立紀錄放映會是「劇搏」的延伸活動之一,將放映三套關於大陸草根階層的紀錄片。
顛覆觀賞形式
演出不僅挑戰創作人,還挑戰觀眾的膽量,Erik和阿泉開宗明義指上述創作全是階段性作品,未必像一般睇慣睇熟的演出般完整。Erik直言一個作品的創作過程常被忽略,大多數觀眾習慣了摸清演出的底細,才敢入場觀看,若然只遵循習慣去看戲,形式大多大同小異,某程度上錯失了許多接觸新鮮事的機會,他指階段性創作不等於觀眾會蝕底,全視乎他們怎樣挑選和觀賞。
無論最後呈現的成果如何,都是創作人嘔心瀝血之作,還有觀眾共同參與才能成事。問到對最近劇壇熱話——《金龍》懷疑被剽竊有何看法,身為該劇導演的阿泉深感無奈,「即使難以用法律途徑追究,每個創作人都該有職業操守。」他謂抄襲和剽竊不但抹殺原創者的努力,還會迫使劇場界走入死胡同,大家不認真作資料搜集,也不再思考獨一無二的表現方式。Erik非常認同:「就算引用概念或由此啟發也該註明一下吧!」
阿泉有份負責音樂設計和戲劇構思的《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講述兩位女孩的感情世界,「與其說是同性戀的故事,不如說是探討人們矛盾的關係。」
無伴奏合唱團Water Singers將於《非常一搏》中用人聲呈現視覺畫面的想象。
輕鬆映後派對
要尊重創作人的心血結晶,作為觀眾固然是買票入場觀看。若想看「劇搏」完整的作品,Erik和阿泉一致推薦來自北京「生活舞蹈工作室」的紀錄劇場《紅》,靈感源於文革時期的樣板戲《紅色娘子軍》,創作團隊花了三年搜集資料和訪談,最後由四位出生於不同年代的女性以身體和舞蹈探索歷史。「我還擔心不夠錢請她們來呢!」阿泉笑說該劇在不少國際藝術節出演過,沒想到竟答應邀請。
有別於一般劇場看完拍拍屁股走人,每場「劇搏」演出後均設有「Bok Club」活動,觀眾可喝著場內免費提供的飲品,跟創作人或其他觀眾一對一輕鬆分享各自的看法。二人在每個細節落足心機,只希望藝術能深入民間,他們亦深明此乃長期作戰,「要讓人體會和明白藝術的重要性,以及尋找支援民間藝團的資源,是最困難的。」他們一致認為「劇搏」不光是劇場節,而是把藝術深耕社區。
從小學習音樂的阿泉,自接觸戲劇後便深深愛上演戲,更轉向修讀劇場導演專業。
日期:6月13日至7月3日
查詢:www.bokfestiv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