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的目的是為了交易,你我拿出一些乾貨,滿足各自的需求,然後共同宣布成功,表面上似乎誰也沒輸,但是別人總是會比較,究竟是誰讓步比較多。
80分鐘的習特會一如外界所預料,中美兩國同意暫停實施新一輪關稅,重啟談判,特朗普還加碼允許美國企業向中國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供貨。一場會面化解了5月以來的各種危機,假如從成果來看,特朗普似乎是讓步較多的一方。
時光倒推到去年12月的G20峰會,習特兩人達成了與今次類似的成果,從去年7月至9月中美談判停滯、互徵關稅,直到習特會後設下休戰期、同意重啟談判,再到談判破裂又徵關稅,大家繞來繞去還是走回談判這條路上。不同的是,去年峰會中美兩國都有意談判,今次則明顯是特朗普更著急。兩次叫停談判的特朗普,這次主動打電話到北京,軟硬兼施要求會面,而直到峰會前數天兩國官員才恢復聯繫,且與上次不同,習近平見特朗普,有著不能加徵關稅的前提條件。
如果從推特上的發言來了解特朗普,很難想像他會同意這樣的會面。外界認為,美國大選起跑以及商界的反彈,或許是特朗普的壓力來源,當然,民主國家有連任壓力,即使狂妄如特朗普也不敢掉以輕心,但距離選舉仍有16個月,就算中美重啟談判,要化解中美如此多的矛盾談何容易?習特會的成果充其量只是短期效益,對16個月後的選舉有多大助益?另外,儘管許多企業反對特朗普加稅,但同樣也有數百家企業聯名表示歡迎,貿易戰有人歡喜有人憂,在效益還沒顯現之前屈服,也不是特朗普的作風。
特朗普希望管控的,或許是一些更大規模的問題。中美關係不同於一般關係,它牽涉經濟、政治、區域、軍事等方方面面,真正給特朗普帶來壓力的,或許是近期的中東事件。G20峰會前,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艘滿載伊朗石油的貨輪停靠在山東膠州灣,顯示在美國重啟制裁的情況下,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仍然在支持伊朗,與此同時,阿曼灣多宗油輪遇襲事件與無人機事件,讓美國與伊朗的衝突來到數年來的高點。
隨著霍爾木茲海峽局勢升高,油價的波動開始對全球經濟走向產生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阿曼灣不僅連通波斯灣,也連通印度洋,東邊不遠處就是巴基斯坦,中國在該國投資的瓜達爾港作為「一帶一路」的一部分,未來將與公路、鐵路及管道連結起來,打通中國西部直達中東的管道,也就是說,未來海灣國家發生的事,不再只是美國說了算,中國也將有愈來愈多的話語權。中國與伊朗,一個能製造美國需要的商品,一個能製造美國不需要的麻煩,特朗普必須搞清楚,美國最主要的敵人究竟是誰?特朗普想必也知道,美國不可能撇開中國獨自處理伊朗問題。那麼貿易戰與核問題,哪個更迫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