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
由中國科學家、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發現的高效抗瘧疾藥青蒿素,在全世界挽救大量生命。然而,近年來,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瘧原蟲對青蒿素類藥物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無效的情況。
對此,屠呦呦團隊三年來通過對青蒿素作用機理、抗藥性成因的研究,提出「適當延長用藥時間,或者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的新治療方案,讓青蒿素對瘧疾再次產生立竿見影的療效。
青蒿素是從菊科植物黃花蒿莖葉中提取的一種化合物,其多種衍生物,如雙氫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均是目前最有效、無併發症的瘧疾聯合用藥。然而,近年來,臨床廣泛採用的青蒿素聯用療法,對泰國、柬埔寨等國的一些瘧疾已經明顯失效。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發布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全球瘧疾防治進展陷入停滯,瘧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對於青蒿素抗藥性的嚴重性,屠呦呦在《新華社》昨日發布的一段視頻中表示,「一旦瘧原蟲對青蒿素聯用療法產生抗藥性,瘧疾將無藥可治,人類勢必遭遇一場浩劫」。
青蒿素的作用機理
屠呦呦認為,要破解青蒿素抗藥性難題,必須先從青蒿素的作用機理入手。與一般藥物不同,青蒿素需要被啟動才能發揮作用,而人體紅細胞中的血紅素是青蒿素高效且特異的啟動劑。
當瘧原蟲在人體內破壞紅細胞時,會釋放出極高濃度的血紅素,這時青蒿素就會被啟動,殺死瘧原蟲。
青蒿素抗藥性成因
但青蒿素在人體內半衰期(藥物在生物體內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僅為一至兩小時,而目前臨床上採用的青蒿素聯用療法療程只有三天,青蒿素真正的殺蟲期只有四至八小時。瘧原蟲則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可能通過改變生活周期、暫時進入休眠狀態,來規避殺蟲期,導致青蒿素聯用療法療效不佳。此外,現有的青蒿素抗藥性現象,也有原因是青蒿素聯用療法中的輔助藥物發生了抗藥性。
有助實現全球消滅瘧疾
針對上述情況,屠呦呦團隊經過三年對科研攻堅,提出新的治療對應方案,針對現有的青蒿素在人體內有效殺蟲期短的問題,將用藥時間由三天延長至五或七天,同時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
該項研究成果近期已經刊載在國際頂級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屠呦呦認為,該項研究成果除堅定了青蒿素繼續作為人類抗瘧療法首選藥物,也因青蒿素抗瘧藥價低廉,每個療程僅需數美元,適用於疫區集中的非洲貧困地區人群,有助於實現全球消滅瘧疾的目標。
WHO全球瘧疾專案主任佩德羅.阿隆索表示,截至目前,青蒿素聯用療法治癒的瘧疾病患已達數十億例。屠呦呦團隊開展的抗瘧科研工作具有卓越性,貢獻不可估量。
紅斑狼瘡藥有望2026年上市
除在青蒿素抗藥性研究上獲得進展,屠呦呦團隊還發現,青蒿素的衍生物雙氫青蒿素對治療具有高變異性的紅斑狼瘡具有獨特效果。根據屠呦呦團隊前期臨床觀察,青蒿素對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有效率分別超90%、80%。報道指出,屠呦呦團隊提交的相關臨床試驗申請已獲批准。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負責單位開展臨床試驗。一期臨床試驗已於去年5月正式啟動,目前沒有志願患者發生非預期不良事件,之後還有兩期,至少需時七至八年。若試驗順利,預計新雙氫青蒿素片劑或最快於2026年前後獲批上市。屠呦呦說:「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我們對試驗成功持謹慎的樂觀。」不過, 據澎湃新聞網報道,屠呦呦團隊認為,對青蒿素抗藥性和紅斑狼瘡治療的研究成果都只是「進展」,而非媒體報道所稱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