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松山發現蛇蹤後,近日有市民指望廈山山腳的觀音古廟,頻頻有蛇出沒,兩星期內先後遭人打死了八條蛇,至於是哪幾種蛇遭殃,由於死蛇事後已被民政總署撿走,則不得而知。然而,民政總署曾呼籲,蛇類對控制鼠患有正面作用,若發現蛇蹤,應通知警方,再由警方知會民政總署派員捕蛇,且如蟒蛇是屬受保護動物,市民不應胡亂殺害。換言之,觀音古廟旁被殺害的八條蛇,可能死得冤枉!
蟒蛇雖然體形嚇人,但是屬受保護動物。圖為有市民於2013年在雞頸攝得的一條大蟒蛇。(澳門道路情報網圖片)
每年的3至10月,是澳門蛇類出沒的季節,本報日前接獲一名市民報料,指美副將大馬路觀音古廟後方一個空置地盤,蛇蹤頻現,該名市民又稱,據知已有八條蛇在兩個星期被殺死,記者上周四(26日)到上址視察,再也找不到蛇蹤,而空置地盤緊挨望廈山(俗稱魔鬼山、黑鬼山)山腳,不排除眾蛇是由山上下來覓食,最後在樹木茂盛及雜草叢生的空置地盤內棲息。
民政總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已經針對上述個案作出處理,但具體如何處理則沒有透露。民署指出,本澳常見的蛇約15種,包括眼鏡蛇、黑斑水蛇、草花蛇、台灣小頭蛇、鐵線蛇、繁花林蛇、草腹鏈蛇、青竹蛇、蟒蛇及滑鼠蛇等,其中四種具毒性,惟本年度尚未有市民投訴被蛇咬傷,過往亦少有出現被蛇咬傷的個案。
觀音古廟旁的空置地盤雜草叢生,據悉早前有八條蛇出沒,最終全被人殺害。(林少洪攝)
民署又稱,本澳大部分的蛇為原生物種,且自然分布於本地林區,牠們以鼠類等小型哺乳類動物為主食,有助於控制鼠患,對自然生態有一定的貢獻,故一般情況不會主動進行滅蛇行為。
然而,在觀音古廟旁空置地盤被殺害的八條蛇,根據民署所言,似乎並未對附近民居構成危害,但先後被人殺害,則死得有點冤枉。
其實,早在去年4月,已有網民在松山等地發現蛇蹤,並拍攝「蛇樣」上載至社交網站,當中包括疑似飯鏟頭和青竹蛇,由於上述蛇類均有劇毒,民署其後呼籲遊人小心, 不論有毒與否,市民一旦看見蛇蹤,切勿輕舉妄動,應立即報警,好讓警方通知民署人員到場處理。再者,蟒蛇等屬瀕臨絕種動物,受世界及本澳法律明文保護,絕對不可以傷害牠們。過去,本澳曾在街上捕獲蟒蛇,當局亦為牠們尋找安身之所,或送往內地動物園放養。
二龍喉公園有冇蛇出沒不太肯定,但公園則有一條栩栩如生的「大草蛇」。(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