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學聯上月調查發現三成受訪中學生,不知道本澳歷史城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學聯昨日發表另一項《澳門中學生抗逆力調查》,發現中學生應對困境和緩解壓力的能力,同樣強差人意。
調查指出,逾三成逆境困擾來自學業,面對壓力,三成中學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一成甚至找不到解決方法;然而,近半數中學生認為,自己有必要學習「抗逆力」有關知識,但這方面知識知之甚少。教育界人士指出,哪個學生會沒有學業壓力,學校及家長必須找出壓力源頭,才能對症下藥。
學聯公布《澳門中學生抗逆力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抗逆力一般。 (林少洪攝)
為了解本澳中學生的抗逆力現狀,提供政府、教育機構、社會服務機構等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和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早前開展《澳門中學生抗逆力調查》。是次調查共訪問本澳14間學校的初一至高三年級學生,收回有效問卷751份。null
學聯調查發現,33.7% 中學生受學業壓力困擾,是壓力最大源頭。 (設計圖片)
找朋友傾訴最普遍學聯社會事務部部長郭富華表示,有33.7%中學生受到的逆境困擾為學業,14.8%來自與家人的相處,14%來自與朋友的相處。面對逆境時,57.7%的人會向朋友傾訴和尋求幫助,50.2%會自行尋求解決方法,再者是向家人尋求協助。null4.1%曾想自殺
至於面對逆境時,中學生所持的是甚麼心態?原來過半數受訪者相信自己能夠渡過難關,44.2%受訪者選擇心平氣和面對苦難,有29%會化壓力為動力,然而,亦有6.4%想要通過暴力發洩,有4.1%曾想過自殺,情況值得關注。null有心抗逆苦無門路
郭富華又指出,面對壓力,僅有三成中學生能很快解決,效果不錯;三成中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一成多中學生解決效果不明顯,甚至找不到解決方法。近半數中學生認為自己有必要學習與抗逆力有關的知識,並且會主動塑造和提高自身的抗逆力;但本澳中學生對於「抗逆力」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51.4%中學生只「知道一點點」,35.6%完全沒有接觸過。null本澳中學生塑造和提高自身「抗逆力」的方式,最喜歡的方式是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反思總結;其次是選擇朋友或長輩分享;再次是通過觀看相關影視作品、閱讀書籍或資料、老師課堂教育、參加團體或小組培訓等。null制定「干預計劃」
學聯會員大會副主席陳嘉敏認為,中學生一些負面心情不容忽視,建議政府和教育部門、學校應制定全方位的「干預計劃」,積極關注中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各類資源良好互動,提升青少年個體抗逆力。null全方位「關注」學生
在具體落實方面,陳嘉敏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加強家庭對個體的外在保護功能,建議家長與子女多些互動,建立良好溝通方式,同時培養子女自主能力;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為青少年構建健康的抗逆力文化。學聯認為學校要主動留意學生的心理健康,開設抗逆力課程,有效避免青少年遭遇逆境時危機事件的發生;而社會、社區、社團亦應積極參與相關工作,適當提供經濟、法律、社工方面的支持。null
立法會議員兼濠江中學副校長陳虹表示,作為學生很難沒有學業壓力,但學校需要去了解他們的壓力源頭是來自功課多、學習內容艱澀、對自己要求高或是家長的期望,再研究解決方案。對於有4.1%學生曾有過自殺念頭,陳虹直言該批學生「脆弱」,需要加強對生命的認識,從正確途徑釋放壓力。null至於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很少會向有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學校尋求幫助,陳虹認為,這反映學生與學校缺少互信,建議學校可以朋友角色接觸學生,從學生角度出發,了解他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