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健與青年分享大灣區發展

「 有多大機遇,就有多大挑戰」
08/05/2019
11320
收藏
分享
「 有多大機遇,就有多大挑戰」

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米健(中左)昨晚出席高等教育局舉辦的「大專學生網上對話」系列活動,回應現場學生提出的問題。 (吳泳欣攝)

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米健昨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澳門所遇到的機遇有多大,伴隨的挑戰就有多大;但他稱對於挑戰所帶來的憂慮,多於面對機遇所感到的喜悅,指澳門現時除了面對與內地其他省市的競爭壓力,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獲得真正發展,需要整合三地區域經濟,以及三地制度不一的問題。

米健昨晚出席高等教育局舉辦的「大專學生網上對話」系列活動,與澳門大專學生分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及挑戰,並接受學生在現場以及網上的發問。有學生問到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遇到的挑戰,以及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三地互容互通的因素和要件有哪些。

米健回應,現時局內人手有限,工作情況非常緊張,特別在區域合作方面,自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局方接待了多個有意了解澳門情況的內地省市。

米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澳門而言是非常好的機遇,但認為澳門遇到的機會有多大,伴隨的挑戰就有多大,因為要面對與其他內地省市的競爭壓力,例如是鄰近的深圳、廣州等地區,澳門的發展機會不再僅限在本地,對澳門的競爭力要求會隨之增加,若果不競爭就會倒退。

他勉勵澳門青年欲有所發展就須跳出澳門,要迎接壓力。

米健續稱,從前澳門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地小、人資短缺,隨著大灣區的發展,會令人力和空間的資源配置矛盾更加突出,「每搞一個產業就沒有人,要搞甚麼沒空間。」特別要令身處國外的人才回流到本澳,欠缺了吸引力。

談到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三地互容互通的因素和要件,米健總結澳門在制度和規劃方面所遇到的挑戰,還包括「一二三三四」問題,包括一國、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三個法律體制,以及四個流動。

他指出,要促進三地區域經濟一體化,澳門需要實現「四動一靜」:「四」指的是人員流動、商品流動、資金流動和現金流動,需要在三地互通;「一」是指關稅問題,需要保持優勢,他提到現時不少人看中澳門的稅制比香港還低,更願意到澳門投資和成立公司發展。但他強調,要大灣區真正獲得發展,還尤其需要解決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以及三個法律體制的問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