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 日本上皇
1989年1月8日,明仁參加繼承皇位象徵神器的「劍璽等繼承之儀」,即位成為天皇。 (法新社圖片)
1992年10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在北京迎接首次來華訪問的明仁,檢閱儀仗隊。 (互聯網圖片)
1998年, 明仁即位後首次踏上沖繩土地,於二戰慰靈碑「姬百合之塔」獻花。(互聯網圖片)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前往設立在東京的臨時安置所,跪坐問候災民。 (互聯網圖片)
明仁周二上午出席在皇居「宮中三殿」所舉行的退位奉告儀式。 (美聯社圖片)
明仁退位儀式不開放參觀與採訪,但大批日本民眾都湧入皇居周邊爭相拍照留念。 (美聯社、法新社圖片)
高齡85歲的日皇明仁於周二(4月30日)「生前退位」,自1989年1月8日開啟的「平成」時代正式成為歷史。回顧「平成」30年來,儘管天災人禍不斷、政壇與社會也不平靜,但一如「平成」年號「內平外成」與「地平天成」的期許,民眾普遍認同平成時代是日本近代最和平的時期,而明仁任內對撫平戰爭傷痛的努力,呼籲日本人民勿忘戰爭教訓所傳遞的和平訊息,也為日本未來的「象徵日皇」樹立了全新典範。
在位的最後一天,明仁早上先身著「黃櫨染御袍」,在皇居「宮中三殿」(賢所、皇靈殿及神殿)完成奉告儀式,向歷代先皇及國內神靈報告退位之事,過程約十分鐘。傍晚5時,身穿西式晨禮服的明仁在妻子美智子的陪同下,在皇居宮殿中規格最高的「松之間」舉行「退位禮正殿之儀」,包括成年皇族成員、三權之長、閣僚及都道府縣知事代表約300人出席,隨從把日皇象徵「三神器」中的「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和「御璽」、「國璽」等重要物品放在桌上,首相安倍晉三代表國民感謝明仁過去30年來的辛勞,明仁也發表在位的最後講話。
明仁說,在位30年間,得到了國民深厚的信賴和敬愛,感覺非常幸福。對於開啟新的「令和」時代,他與皇后祈願能「結出更多和平的果實」,希望日本與世界人民都能獲得安寧和幸福。整個「退位禮正殿之儀」過程約15 分鐘。
明仁退位後成為「上皇」,美智子則為「上皇后」,除了憲法明訂的職責,二人會退出所有公務活動,同時搬離現在的皇居,暫居在東京都港區的「高輪皇族邸」,之後將定居德仁一家的舊居「赤阪東宮御所」頤養天年。
「無負評天皇」
明仁2012年做過心臟搭橋手術,2011年患支氣管肺炎住院,健康欠佳加上年事已高,令他於2016年發表全國電視演說時,表達生前退位意向。日本國會其後通過僅允許明仁生前退位的《退位特例法》,由特別委員會將天皇退位時間定為2019年4月30日。今年1月2日,明仁在位期間的最後一次新年,吸引逾15萬民眾前往皇居祝賀,創下「平成」時代新高紀錄。明仁在皇居陽台向民眾揮手致意,民眾揮舞日本國旗,大喊「天皇陛下萬歲,萬歲」,更有人激動流淚。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民調顯示,幾乎沒有民眾對明仁抱持「負評」,大多數人表達「好感」、「尊敬」,僅22%表示「不感興趣」。
綜合NHK過去民調結果來看,相比明仁父親裕仁天皇治下的「昭和」時代,「平成」時代的皇室讓日本民眾感覺更為親近,天皇的權威更多是象徵性的存在。日本民眾梅津接受本報訪問表示,不同世代的人對天皇有不同的看法,儘管改朝換代,對每個人的影響並不大,對他而言,天皇只是一種象徵。「我們還是要靠自己努力讓生活更好」,梅津說。
反省戰爭 慰問平民 曾經的神與人民平齊
日本天皇制度在二戰戰敗後徹底改變,戰前被視為「神的後裔」的裕仁天皇,被指縱容、助長日本軍隊在二戰中的戰爭行徑,負有不可推卸的「戰爭責任」,後因美國干涉而免去了戰爭審判,但在1946年發表《人間宣言》,否定了自身神格地位,戰後日本《和平憲法》也限制日皇只能作為「日本國與國民團結的象徵」而存在、不可涉實權。此後,成為「凡人」的裕仁更開始巡迴日本、親自到日本各地慰問民眾。但在戰後40多年間,民眾仍無法忘記裕仁戰前的神格化形象。
明仁生長在戰爭年代,更平和地接受了自己不再是神的設定,即使保守派有意見,也要當親民的天皇——不僅迎娶了美智子,開啟皇族與平民通婚的先例,也是日本第一個對國民發表講話時不再使用「鄭重體」的天皇。明仁還放棄了天皇特權,出行時輕車簡從,遵守紅綠燈。東京車站原本有停靠天皇專列的月台,但他極少使用,選擇在平民車站上下車。
平成30年間,幾乎日本所有天災發生後,總會見到明仁及美智子慰問災民的身影,其中令國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1年長崎的雲仙普賢嶽火山大爆發,明仁親赴仍有危險的災區慰問,期間跟美智子一起跪在地上同災民交談,令日本社會為之動容——這是日本民眾無法想象會發生在前幾代日皇身上的事。2011年311大地震及2016年熊本大地震,明仁夫婦也親自前往收容所,跪坐與人民平齊,撫慰災民的傷痛。
不顧右翼反對「反省戰爭」
也許背負著父親發動戰爭的原罪,明仁的反戰形象向來鮮明。在位30年,明仁從未前往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並多次到二戰時期戰場「慰靈」。明仁曾說,身為日本人不能忘記的四個重要日子,分別是沖繩慰靈日,廣島、長崎原爆日及二戰結束日。
任內外訪期間,明仁也不遺餘力去修補在二戰時受日軍侵略的鄰國關係,最矚目要數1992年訪華,成為首位到訪中國的日本天皇。儘管受到日本右翼極力反對,但他期間還是委婉地就日本侵華釋出歉意,稱「曾有過一段不幸時期,我國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我為此深感痛心」。此後,明仁出訪過菲律賓及日本、美國在太平洋地區交戰的眾多昔日戰場,雖然受法律羈絆不能為戰爭行為道歉,但他總能找到表達遺憾的恰當用詞,為所有戰爭犧牲者祈禱。2015年8月15日,日本迎來戰敗70周年,安倍在紀念儀式上致辭時不再使用1995年村山談話中對日本殖民統治道歉的相關表述,明仁則在演說中增加「深刻反省」,並沿用至今。
平成byebye「最後的空氣」搶手
來自日本岐阜縣平成村的村民,因為村名與「平成」年號相同,便突發奇想販賣罐裝「平成最後的空氣」,裡面還有一枚五元硬幣,象徵懷念平成時代。據悉,「平成最後的空氣」限量600罐,每罐售價1,080日圓(約澳門幣78元), 上月21日開賣後已銷售一空。(美聯社圖片)
從平成到令和日本走過「失落的30年」
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上散布沙林毒氣事件震驚世界,教主麻原彰晃等十人被判死刑。 (互聯網圖片)
回顧平成30年光景,明仁登基的平成元(1989)年剛好遇上全球經濟崩盤的開始,當年全球十大銀行中有八家都是日本銀行,日本股市封關飆漲至約38,000點,創歷史新高,地價飆漲,社會風氣糜爛,年輕人也一擲千金,被後世稱為「泡沫經濟」。過度膨脹的「泡沫經濟」1991年爆破後,日本經濟長期停滯,進入所謂「失落的20年」,甚至是「失落的30年」。直到平成時代結束,日本社會已出現結構性變化,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情況愈見嚴重,導致人口減少,國家競爭力逐漸衰落。
日本經歷了不少社會事件,其中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是平成時期最嚴重的社會案件,以麻原彰晃為首的奧姆真理教,1995年在東京地鐵上散布沙林毒氣,造成13人喪生,逾6,300人輕重傷,包括教主麻原彰晃等十人被判死刑。此外,平成年間天災不斷,讓日本人體會到世間無常,包括1995年阪神大地震,造成6,400多人死亡,而2011年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及福島核災,死亡和失蹤人數更是破22,000人,是日本史上傷亡和經濟損失最慘重的天災之一。
政治上最大的震撼,莫過於歷時38載的「五五體制」(日本自1955年出現的一種政治型態,即長期維持由自民黨為執政黨、社會黨為最大在野黨的穩定兩黨政治狀態)在平成五(1993)年終結,細川護熙成為首位非自民日本進入「令和」新時代的第一天,東京昨日持續陰雨天氣,但民眾慶祝熱情絲毫不減。許多民眾前往東京明治神宮參拜,現場人山人海。有參拜人士表示,趁「令和」的第一天來神宮參拜,希望「令和」是一個繼續維持和平的時代。
許多新人在「平成」轉換成「令和」的凌晨零時,到地方政府註冊結婚,各地相關機關都擠滿排隊的甜蜜愛侶,要成為「令和」第一天的新郎新娘。(美聯社圖片)來自日本岐阜縣平成村的村民,因為村名與「平成」年號相同,便突發奇想販賣罐裝「平成最後的空氣」,裡面還有一枚五元硬幣,象徵懷念平成時代。據悉,「平成最後的空氣」限量600 罐,每罐售價1,080 日圓(約澳門幣78元), 上月21日開賣後已銷售一空。(美聯社圖片)黨人的首相。此後政壇陷入一段混亂期,先後有17位首相上任,大多是短命內閣,直到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第二度上台,維持執政地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