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最近公布首季零售銷售額按年下跌11.2%,其中鞋類跌幅達19%。有「鞋王」之稱的百麗(01880)昨日亦公布全年業績,純利按年倒退近四成,為集團上市九年以來首次錄得倒退。百麗於港澳均設有專門店,惟主力仍於國內,集團於去年關閉部分香港門店,外界紛紛猜測其可能徹出香港,惟管理層重申並無此意;惟亦坦言鞋類市場需求已出現改變,集團若不轉型將只會「慢慢死去」。
內地商場店面人去樓空,百麗生意大受打擊。(互聯網圖片)
百麗公布載至2月底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升2%至407.9億元(人民幣,下同);惟純利按年倒退38.4%至29.34億元。集團行政總裁盛百椒於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這是公司自上市九年來首次錄得盈利倒退,他對此感到歉疚。他指出,業績倒退主要由於消費者對鞋品類需求出現改變,開始更重視性價比,便利及個性化,同時電商的出現對集團亦造成很大威脅。他指出,去年鞋類業務下半年收入下滑速度加快,導致全年下跌8.5%至211億元,即使運動服飾業務期內收入上升16.2%至197億元,但仍無法彌補鞋類收入下跌的影響。
集團正面對轉型的兩難決擇
對於集團業績前景,盛百椒認為,在可預見的一兩年內亦不可能發生逆轉,因此正考慮是否需要作出轉型,同時指出若不轉型的話,將只會慢慢地死去,但若作出根本性的改變,則需要面對巨大風險,並加速業績下滑速度。至於何時會造這個轉型的兩難決定,他稱希望能儘快作出決策,而關鍵是能否作出思維改變。
電商對百麗店鋪衝擊不少
百麗旗下包括眾多鞋類品牌包括「BeLLE」、「Staccato」、「Joy & Peace」、「Millie’s」及「Mirabell」等等。惟鞋類市場確如管理層所言已出現根本變化,而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電商的衝擊,內地百貨商場出現人去樓空的情況屢見不鮮,對八成店面位於商場內的百麗而言難免大受打擊。集團旗下品牌「BeLLE」於香港的最後一間專門店於去年9月遷出,而近年收購的「Millie’s」、「Mirabell」及「SKAP」等品牌亦因生意不佳,令商譽減值達13.6億元,導致全年純利大跌四成。但值得欣慰的是,百麗的運動服飾業務仍然持續增長,作為「NIKE」、「adidas」等品牌的國內最大代理商,其仍然受惠國內的消費力不斷上升,以及對品牌知名道日漸重視等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