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用膠袋從宣傳教育做起
17/04/2019
26488
收藏
分享
減用膠袋從宣傳教育做起
減用膠袋從宣傳教育做起

醞釀了十年的膠袋徵費計劃終於踏出第一步,立法會在上周全體會議一般性審議《限制提供塑膠袋》法案,議員支持,全票通過,形容是姍姍來遲,法案仍需立法會大會細則性審議通過才能實施,但無論如何對減塑有一定幫助,然而,每個膠袋只徵費一元,包括羅立文司長在內都質疑成效,需要有更多配套配合方可達致減少消耗膠袋目的,最重要還是加強宣傳教育,從基本做起。

法案名為《限制提供塑膠袋》,意即限制商戶向顧客提供塑膠袋,政府建議每個膠袋徵費一元,議員及環保人士都質疑對減少耗用膠袋成效有多大,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形容「澳門情況特殊,因為澳門好有錢,不少商店都送環保袋,今時今日環保袋同膠袋沒有分別, 其他地方無人會送, 要自己買, 澳門錢多, 全部免費, 不用出力出汗就得到,相信每個人家中都不少環保袋,因為許多店鋪都送,即使膠袋一元一個,相信效果有限,因為澳門有錢,要有效果應該收更貴。」根據環境保護局資料,現時澳門生活垃圾中約25%為塑膠, 當中膠袋佔13%, 本澳居民每年耗用塑膠袋約四億5,000萬個,政府希望實施膠袋徵費後可減少一半,即每年仍有二億2,500萬個消耗,徵費由商戶收取,如何推動商戶減少向消費者提供膠袋,政府需有後續配套。

在港澳地區,人們普遍習慣使用膠袋,自備環保袋購物只佔少數,不少商戶顧客至上,若顧客要求不會不提供,消費者亦不介意付費,一元影響有限,若無配套配合,難達效果,當局需要加強執法,確保商店不會「有求必應」,無限制地向消費者提供膠袋。

參考外地經驗,徵費目的以經濟手段遏止濫用膠袋,降低使用膠袋意欲,徵費初期膠袋使用量確實會下降,但當人們逐漸適應,使用量會回復高水平,以香港情況為例,膠袋徵費2015年推展至全港零售點後,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家居廢物中膠袋重量在2015年每日461公噸跌至2016年每日443公噸, 但在2017年回升至514公噸, 顯示膠袋徵費實施一段時間, 當消費者習慣後, 效力會減弱, 可見以徵費限制使用膠袋只是治標,治本還是要從初始做起,加強公民及宣傳教育,令社會建立共同踐行環保責任,每個人都應為環保作出貢獻,改變自己的習慣,效果才會持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