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問題隨著國會一次次否決首相文翠珊的協議,而逐漸變成一場鬧劇,英國人既要脫離歐盟,又不願在無協議之下脫歐,卻不滿目前唯一一份脫歐協議,脫歐之路愈走愈亂、愈走愈僵,有人說是首相文翠珊的問題,也有人歸咎到當年發動脫歐公投的前首相卡梅倫,無論是誰的錯,脫歐難題已經撼動了英國的政治穩定,而且為英國經濟帶來苦果。究竟為甚麼英國寧願付出這樣的代價也要脫歐?英國與歐陸是否具有同樣的歐洲夢?距離公投近三年後的現在,是時候重新檢視英國脫歐的訴求與脈絡。
著有《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家T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本月2日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標題是《英國瘋了》,認為英國政治人物更傾向重建英國主權,而非考慮各種經濟因素,用簡化的選項誤導民眾,導致目前的脫歐僵局,英國人想要尋找完美的方案,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那種方案。
T佛里曼認為國家愈開放愈有利,但對英國脫歐派來說,他們支持開放,卻不願被包裹在整個歐洲的框架中接受各種規範。另一位佛里曼,美國全球安全智庫Stratfor創始人G佛里曼(George Friedman)則從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角度,從歷史與地緣政治因素看待脫歐,認為英國與歐洲在經濟與歷史上始終格格不入。
戴高樂曾於1963年及1967年兩度否決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戴高樂認為英國在經濟及其他許多方面與歐洲並不相容,且英國的歷史與歐洲背道而馳,英國是海權國家,歐洲是陸權國家,對歐洲大陸來說,英美的聯盟是一種多方面的威脅。而在經濟上,英國靠私人投資與創新來推動發展,歐洲則強調國家之間的聯繫,相信政府應該在各個方面進行干預,彼此的戰略利益有根本的不同。
事實上,儘管各種預測與分析,都在強調無協議脫歐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但是對英國脫歐派而言,當前疲弱的經濟並非無協議脫歐的預演,而是混亂的脫歐進程所造成。雖然短期內的衝擊不可避免,但英國在人工智能、生物醫療、替代能源等方面布局多年,有望在創新科技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脫歐派相信,一旦擺脫歐盟,英國將迅速利用自身優勢,與更多國家簽定自貿協定,重回正軌。
一項事實是,即使在脫歐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下,英國仍然在《福布斯》發布的《2019年最佳營商國家》排行榜中連續第二年蟬連榜首。排行榜上能在創新環境、稅收制度、科技等15項領域全都進入前30名的國家,只有英國。
嚴格來說,脫歐面臨的混亂,並非脫歐的決定造成,英國人仍然有機會選擇自己的命運,而推翻公投決定會是最糟糕的一種。英國與歐洲在物質與心理上的差距,造成了當前的亂局,值得思考的是,無視差距而依靠利益維繫的關係,是否都會有變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