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近期公布的五年規劃中,其中一條特別提到,計劃於2019年設立特區投資基金,惟目前在具體細節仍然欠奉。鄰埠香港昨日公布其今年首季外匯基金錄得投資收益241億元(港幣,下同),得以挽回去年虧損183億元所失面子。本澳現時外匯儲備的投資取向,其實與香港相當類似,基本方針在於保本而非增值,坊間普遍認為政府可參考堪稱主權基金典範的淡馬錫,然而卻忽略了主權基金與外匯基金在「體質」上的差異,有投資界人士認為,將來在設立特區投資基金時,政府有必要先確認為基金的「基因」為何。
澳門五年規模中,亦計劃於2019年設立特區投資發展基金。(互聯網圖片)
香港外匯基金在首季扳回一仗,按季升15%,按年更增長1.9倍,從其投資分布來看,香港及海外股票分別錄62億及99億元的虧損,但在債券及外匯投資則錄得250億及152億元的收益,而這顯示出,香港外匯的資產配置取向,一如其最重要的目標,以保本及偏向流動性為主。雖香港外匯基金去年錄得0.6%的虧損,但回顧過去20年表現,除了去年及08年金融危機時錄得5.6%的虧損外,其餘年度均錄得增長,而累計20年複合增長為5%,雖增長幅度並不亮眼,惟亦跑贏同期的2.2%通脹,達成其首要目標。
澳門儲備基金的運作方式基本類似於香港,將八成以上的資金配置在債券及流動性高的貨幣市場,去年澳門財政儲備及外匯儲備的投資回報率僅0.7%及0.3%,故相對略為進取的香港外匯基金,仍算作力保不失。
特區基金能否借鑒淡馬鍚
不單本澳,甚至香港當地亦有人士建議應參考新加坡的淡馬錫基金,但大多忽略了外匯基金的主要任務,以及淡馬錫基金本身特有性質。作為外匯基金,基本上首要任務為維持匯率穩定,尤其像港澳這種採用聯繫匯率制的地區,基金需要顧及保本及流動性。反觀新加坡,很多人忽略了除淡馬錫以外,還有新加坡金管局管理的外匯儲備,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打理的基金。前者投資取向其實與港澳無異,同樣須兼顧保本要求;而GIC本身更像一隻均衡型的基金,在資產配置上更切合長遠增值的目標;最後剩下的淡馬錫則可算為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目標,其由1974年成立至今,年均複合增長達16%,遠遠拋離一均外匯基金回報,然而不能忘記的是,其風險偏好同樣甚高,08年金融危機時,淡馬錫大虧30%。有見及此,澳門在研究特區投資發展基金時,更應該先確定基金追求的目標及能承受的風險水平,再來考慮適合仿傚的對象。
新加坡淡馬錫堪稱主權基金典範,惟本澳能否取效卻仍待商榷。(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