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似是僧人的男子,打算把一堆堆書籍準備推進化寶爐內焚燒。 (受訪者提供圖片)
「樺城新莊」住戶余先生的單位露台,距離「思親堂」非常接近。 (吳泳欣攝)
記者日前在現場直擊,「思親堂」二樓的化寶爐已被封閉。 (吳泳欣攝)
果然法師稱,佛教善信先到大雄寶殿上香再拜祭先人,其實毋須燒衣紙。 (吳泳欣攝)
陳俊明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
從寺廟附近民居可見,祭祀活動造成的黑煙正裊裊升起。 (受訪者提供圖片)
持續關注本澳環境污染問題的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日前應本報邀請,實地到菩提禪院了解化寶產生濃煙的情況。
塑膠祭品燃燒生二噁英
他表示,本澳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城市,每逢過時過節有祭祀活動,不能少看其所產生的空氣污染量;加上菩提禪院與受影響大廈相隔不足十米;加上現時的紙紮祭品含塑膠成分頗高,容易產生高致癌毒素,例如二噁英,影響絕對不能小覷。
陳俊明表示,以現時技術條件,本澳是完全可以實行無煙祭祀,包括在化寶爐內安裝抽風機及過濾網,延長排氣管,甚至可以安裝活性炭過濾器,進一步去除異味,而且所需費用並不高。
污染源項目應受規管
不過他表示,由於現時本澳沒有相應法規規管化寶爐排放污染物的指標,所以多年來澳門的祭祀場所都是如此做法;但隨著社會發展,民居樓宇密度不斷增加,市民的環保意識抬頭,對處理空氣污染的要求應該要更高。
他建議政府與寺廟協商,考慮提供資助讓寺廟安裝過濾設備;另外,燒衣紙所產生的灰燼如果不好好處理,最後還是會污染水土,建議政府定期向寺廟回收灰燼進行固化處理。
長遠而言,陳俊明建議政府還是要立法將祭祀場所列入污染源項目進行規管,監督其排氣量;並持續探討如何朝環保的方式去進行祭祀活動。
氹仔菩提禪院由來:
氹仔菩提禪院當初名為菩提園,由嶺南著名畫家羅寶山先生,為其信仰佛教的母親而修建,始建成於1927年。後來由釋智圓法師於1964年購置,改名「菩提禪院」,並逐步增建整修,成為淨土宗道場,藉以在本澳宣揚佛法。禪院在上世紀90 年代重建,遂成為現有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