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環街威豐大廈公渠堵塞污水倒灌事件自上月27日爆發後,一直膠著達20天,一樓及二樓走廊水深難行,兩戶全屋水浸,一旦浸濕電錶更有火災之虞,但自本報本周二報道後,各個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團體及立法會議員努力斡旋,並在地鋪遊戲機中心負責人配合下,隨著通渠師傅昨早一聲「慘叫」,淤塞公渠終於打通,惟他全身被惡臭污水淋了個通透。
據悉,是次塞渠元兇,懷疑是一樓水浸單位早前有裝修工人把不能溶解物料傾倒馬桶,導致公渠淤塞,有住戶表示,好應把該名無良裝修工人揪出來嚴懲。另外,有團體指出,目前全澳約有600幢樓宇有滲水問題,在未修法前,情況更讓人憂慮。
通渠師傅在地鋪遊戲中心努力十多分鐘後,終把淤塞公渠打通,但也淋得滿身惡臭。(梁佩茵攝)
昨日早上,工務局及房屋局等人員浩浩蕩蕩趕抵威豐大廈,民眾建澳聯盟大廈事務諮詢委員會理事長陳德勝及立法會議員宋碧琪亦到場視察,多名街坊、記者及地鋪遊戲機中心負責人亦在圍觀,眾人急欲一睹通渠一刻的到來。
通渠師傅「中頭獎」!
但負責維修及通渠的師傅,卻只有一人,他首先在地鋪遊戲機中心天花板鑽開牆壁,再用工具通渠,約十分鐘後,呈深綠色的污水突然像瀑布般由天花板一道污渠內傾瀉而出,通渠師傅霎時間哪能躲避,全身遭殃被臭水淋了個通透,臭氣熏天,大喊倒霉!但他這一通猛搗,最終解決居民大半個月的噩夢。
通渠完畢後,機鋪滿目瘡痍,負責人指是次事件損失慘重。(梁佩茵攝)
由於塞渠達20多天,臭水溢出後,連路過途人都掩鼻而過。(梁佩茵攝)
裝修工人種下禍根
據通渠師傅稱,在堵塞的渠道內發現很多像發泡膠的東西,是用來黏合門框的一種物料,若不用水泥鋪上才會選擇用這種物料來黏合門框,師傅形容「用天拿水都溶佢唔爛!」估計是早前有裝修工人把物料傾倒進馬桶,物料在渠道內遇水膨脹,日積月累造成淤塞。
通渠師傅指,相信是早前有裝修工人把不能溶解物料傾倒馬桶引起塞渠。(梁佩茵攝)
至於涉事的遊戲機負責人陳小姐向記者澄清,可能與居民溝通上有誤會,強調遊戲機中心不是拒修,他們也有找過消防局及房屋局,因為維修渠道涉及整幢大廈結構,遊戲機中心老闆認為應找專業人士修理,而且要求各個相關政府部門的人在場,「唔係有咩事擔當唔起!」陳小姐稱,她們也有留電話給居民,不明白為何被指無聽電話或已出差理由推搪,強調一直也有與相關的政府部門聯絡。
遊戲機中心負責人澄清,沒有與住戶不合作,可能是溝通上出了問題。(梁佩茵攝)
機鋪亦損失慘重
她又指,中心的人員也有上樓了解居民情況,也知悉情況的嚴重性,現時已積極聯絡地鋪業主商討維修事宜,她稱,遊戲機中心租了該地鋪約八年,當時店鋪內的渠道已經相當殘舊,他們也曾出錢維修了好幾次,「我哋都係受害者,現在店內臭氣熏天,需要進行全場大清潔,可能會影響生意,加上要進行大維修,相信損失慘重」。
受水浸影響,住在一樓的李小姐稱,臭氣已滲入所有傢俬,事後清理單位也可能要八至十日,還未計裝修費用。另外,雖然維修師傅聲稱,渠管可繼續使用,但居民及遊戲機中心擔憂渠管已沿用30多年,加上經過今次事件決定維修渠道,涉及費用估計約十多萬元。現時居民已發起收集簽名行動,希望能申請政府補貼資助工程。
二樓較嚴重的水浸單位,須聘請清潔公司派員到場善後。(梁佩茵攝)
私人暗渠應改公共明渠
議員宋碧琪指出,舊式建築多用「暗喉」,即渠管設置在私人地方,當發生類似事件時,根據《都市建築總章程》規定,必須經由業主及租客雙方同意,故無法即時得到解決,建議修法規定所有大廈應使用「明喉」,把渠管設置在公共地方,避免維修拖延的情況再次發生。
另外,陳德勝指出,是次事件雖然是「人禍」,惟估計全澳約600幢樓宇有類似滲水情況,各幢舊樓滲水具體情況或有不同,亦希望促請政府正視民生問題,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有住戶欣喜水浸問題解決,忙不迭進行家居大清洗。(梁佩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