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昨日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行政長官崔世安(中)及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及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等出席。 (鐘佩欣攝)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19)日出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座談會時表示,澳門應利用自身優勢,切實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擔當「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時代使命,充分發揮澳門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鑑、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並要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中擔當支撑,與珠海密切配合,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昨日於旅遊塔舉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以及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均有出席。
去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的講話中曾經明確地指出「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國兩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重大機遇」。崔世安認為,習主席所講的「優勢」、「舞台」、「機遇」,就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方向;如何理解習主席講話的深刻內涵,充分發揮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的這種「最大優勢」,是大家首要明確的問題。
確立澳門大灣區「中心城巿」地位
崔世安表示,上月18日正式公布《規劃綱要》將澳門納入國家戰略並賦予澳門在新時代下更重要的使命,澳門要利用自己的優勢,真正起到「核心引擎」的作用,從而更有成效地參與大灣區發展建設,並在此過程中切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確立澳門在大灣區中的「中心城巿」的地位,從而最終實現國家對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定位。
另外,《規劃綱要》賦予澳門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 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時代使命,這既是對澳門多元文化和諧包容、東西方文化交流共存的高度肯定,也是對未來澳門發展的一個期待。
推進「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崔世安提到,《規劃綱要》將建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為戰略核心內容之一,提出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特區政府本月底更將與科技部簽署合作備忘錄,期望充分利用內地科學技術人才和先進科學技術,在澳門現有的科技條件和平台基礎上,促進和加速澳門科技創新活動的普及和成效。
傅自應:澳門應著力「修練內功」
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座談會上致辭稱,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將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廣闊的空間、更持久的動力,更為澳門建設成為國際先進水平的五宜城市提供更強大的支撑,為澳門未來 20年再創濠江奇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可能,並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把握歷史機遇,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澳門應充分利用市場,全力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二是充分發揮獨特優勢,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挖掘整合現有資源,不斷深化區域合作,應充分利用廣東自貿區中橫琴片區等區域與政策優勢,推進珠澳、琴澳合作;四是聚焦民生,改善民生條件,澳門亦應著力「修練內功」,處理好閒置土地、都市更新、房價、交通、防災減災,內外兼修,不斷提升澳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龐川:放眼大灣區工作機遇
對於行政長官指明,澳門要利用自身優勢切實發揮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身兼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及立法會議員龐川教授認為,澳門應發揮「核心引擎」作用,必須繼續發展「一中心、一平台」,「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平台」,以及大灣區中唯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等無可取替等優勢。
澳門作為一個擁有以中華文化為主,中西交流融合逾400年多元文化歷史底蘊城市,是澳門的「軟實力」,認為澳門應把握發展相關優勢,在大灣區內發揮文化影響力。
龐川又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澳門要推動科技創新。雖然鄰近地區的大學科技研究水平較本澳高,但澳門特區政府近年投入不少資源發展科技創新,已取得多個成果。去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澳門高校工作的有關重要指示精神,明確希望澳門高校培養更多愛國愛澳人才,創造更多科技成果,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龐川希望,在國家及特區科技發展基金的支持下,本澳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各自的領域上發展到世界級的研究水平。
另外,對於內地近日正式公布大灣區稅務優惠,吸引港澳台人才到區內工作。龐川認為,澳門三個政府部門及十所高校早前組成的「促進澳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聯盟」,將有助培訓更多旅遊專業人才到大灣區工作,促進大灣區旅遊協同發展。另一方面,澳門可透過「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平台」培養中葡雙語人才。龐川教授寄語澳門年輕人發揮自身專長,要放眼大灣區工作機遇,滿足大灣區發展所需。
胡祖杰:冀澳琴打造多元產業生活園
本身是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的立法會議員胡祖杰表示,澳門應主動融入大灣區發展,為澳門及年輕一代注入新動力。他建議特區政府加強與珠海,江門,中山及南沙等地的區域合作,發揮優勢互補,特別是與澳門一水之隔的橫琴多方合作,打造多元化產業生活園區及澳門元素生活區,作為特區融入大灣區的一個重要入口。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發展互聯互通,例如簡易通關程序,軌道交通連接等。
學者:加強區域金融對接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及澳門需打造「中葡平台」,支持澳門發展租賃金融等特色金融。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張光南教授受訪時表示,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過程中,特色金融是其中一個重點部分。他指出,特色金融發展需要金融行業間的對接,而澳門可在服務產業基礎上,與更多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旅遊、商務,相關特色金融產業緊密結合及對接,進一步加強區域間合作、金融行業間的對接。
另外,張光南稱,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需進一步拓寬特色金融本身的地理空間、產業空間,與其他城市合作發展,拓寬思維;其二,澳門特色金融的發展商業模式以及專業服務模式更需創新,過往澳門經濟上過於關注消費者及產業合作等方面。張光南建議澳門特區政府在日後規劃上,城市創新與消費者互聯網金融等方面做結合,相信可進一步解決過往特色金融發展上遇到的難點。
張光南教授相信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各範疇專業人才可相互學習及加強培訓,進一步提高大灣區優質生活圈。